“这里也太适合拍胶片了吧”


第二天,我放任自己在枕头的柔软与被窝的温暖中,一觉睡到自然醒。结局是……我成了全店最后一个起来吃早餐的人。不过,睡懒觉是对假期基本的尊重,你说是不是?

青鸟的早餐很朴实,恰好中和了一下昨晚海鲜大餐的胡吃海喝。坐在前院露台享用,眼前的景致恐怕入住昂贵的星级酒店也难得一见。

庆幸小伙伴们有着相近的出游偏好,懒洋洋地起床,梳洗打扮。不疾不徐,随手叫了辆商务车,向师傅打听了一通镇上的餐馆,直奔着他的推荐去了。



下山转过一道又一道的风景,稳稳地停在他安利的店门口。下车一看周遭,我的内心惊呼了一句,“这里也太适合拍胶片了吧”。感觉像从圣托里尼穿越回了80年代的中国。我暗暗提醒自己要给小镇留点时间,虽最后没达成,倒是又种下了再来一次的念头。
据司机师傅说,这是当地人办喜事经常会选择的一家馆子。我们6人点了近10道菜,几乎每一道端上桌就遭清盘,不愧是在地推荐,果然不出错。



饭后又是依着小卖部阿姨的推荐,步行走到了海岸边,找到了理想中的出海小渔船,人均100。(大船消费高,且和我们坐过来的轮渡差不多,没有钓鱼的体验,果断放弃)出海那天风浪稍微有些大,穿好救生衣,就一个接一个上船了。

出海算得上是我们最期待的项目之一,一群陆地上的娃,光想到坐船就觉得兴奋,而且一定要是渔船,城里越不常见越好。

(小伙伴@土豆 手机拍摄)
我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钓鱼,磨拳擦脚想一显身手,但好像又没自己啥事。从鱼钩的诱饵到抓蟹的笼子,细节之处都彰显了中国渔民的智慧。只要把船开到合适的位置,噗咚~丢下笼子,再乖乖在海上兜兜风,转几圈,即有鱼虾蟹愿者上钩。


大概渔民中有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太小的鱼苗放生大海,这也是对给予我们无限馈赠的大自然的尊重。至于进笼的虾兵蟹将们,晚上就乖乖待在我们的餐桌上吧。




坐在渔船里,溜达进东海,听着呜啦啦的鸣笛声,是一种极其放松、自在的感觉。此刻的我,海的女儿。


妹妹的侧颜,直接让我联想到狮身人面像。对比一下,更加神似。条件有限,一群人拿美颜相机来了张合影。

一天快结束,太阳才羞嗒嗒出现,直接上演了一卷渔歌唱晚图。


带着丰收的喜悦,回归陆地。上岸后也不忘凹造型,实在谨记KOL的自我修养。日暮时分的天,是最好的背景布。一度像走在都市街头。


在试过了几顿餐厅海鲜宴,我们决定来一份极具地域特色的海鲜大排挡。渔船打捞上来的战利品可以直接在这里代加工。还不收加工费,良心!


原本都想放下相机好好犒劳出海半日的我们(玩也辛苦好嘛~结果不经意瞥见这傍晚的天,嗯,我要给每个小伙伴拍一张《假装在东南亚海岸》。几乎是同个取景点、差不多一样的pose,真的来了个系列当餐前热身。


有谁不爱大排档的气息呢?这些新鲜的、热烈的空气,是最生动的生活气息,不高级、但真诚,扑面而来的海面空气,治好你所有的都市病!


美味都端上桌,我也顾不得其它。敞开胃、张开手,吃起。阵阵啧啧称道声,给此趟旅行又加了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