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唐宋时称“圆沙洲”、“圆洲仔”,乃是因为小岛呈椭圆形,四周遍布沙滩,形象而称之。那时岛上巨石满坡,绿草丰茂,却渺无人烟,颇为荒凉。 到了明代,圆沙洲上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修了庙宇。人们发现小岛西南海滩上屹立着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冬冬声响,俨如击鼓,人们就称它“鼓浪石”,圆沙洲也从此正名为“鼓浪屿”了。
来自游记旅行攻略
鼓浪屿,唐宋时称“圆沙洲”、“圆洲仔”,乃是因为小岛呈椭圆形,四周遍布沙滩,形象而称之。那时岛上巨石满坡,绿草丰茂,却渺无人烟,颇为荒凉。 到了明代,圆沙洲上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修了庙宇。人们发现小岛西南海滩上屹立着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冬冬声响,俨如击鼓,人们就称它“鼓浪石”,圆沙洲也从此正名为“鼓浪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