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出发,前往小吴哥观看日出。到达时已经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人群中,小孩不停穿梭,向周围的游客兜售着明信片、裤子,以及其他各种纪念品。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各国的,各种肤色的人都聚在这里,为了迎接小吴哥最美的景色之一——日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的颜色由原来的暗黑色逐渐转变成深蓝、深紫、粉红、橘,各种奇幻的色彩在天空中一一崭露,唯一不变的就是小吴哥那美轮美奂的轮廓。很遗憾,因为云层的关系,小吴哥的日出并没有看到。当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徘徊在小吴哥城内时,却在无意间发现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日出。太阳静静的躲在吴哥最大的玉米头后面,整个寺庙仿佛金子发光般,闪耀着让人眩目的光芒。人群们都沸腾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连感叹的时间都没有,拿起相机是当时唯一的事情。
体会了让人震撼的日出之后,我们驱车前往大吴哥,并在南大门前停留。曾经无数次看到别人拍摄的南大门,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之后,虽然代表不同意义的雕像依旧展现着他们当初的风采,但搅动乳海的那迦却已变得支离破碎……南大门上已经可以隐隐的看到高棉的微笑,城门的斑驳印证着历史的痕迹,沿着南大门,我们继续追寻着高棉的微笑的足迹前行。
巴戎寺,宇宙的中心,这里珍藏着举世闻名的高棉的微笑,穿过寺庙中曲折的回廊,登顶巴戎寺,转角后,不经意间,高棉的微笑就闯入了你的眼帘。那样的神秘、安详、宁静,让旅行者的心都不禁平静了下来。雕像的目光温柔,恬静、慈祥的凝视着远方,唇角的微笑让人无法捉摸,这样的笑容一点也不逊于蒙娜丽莎。 几千年前的高棉人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将巨石搬运到此?又是用了怎样的工具来进行雕刻?而那迷人的微笑又在传达怎样的讯息?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全都无从考查,我们能做的就是这样静静的欣赏。
巴方寺,最耀眼的莫过于那长达200米的”空中参道“,这条参道具有连接天界和地上的”彩虹之桥“的含义。原本的水池早已干涸,但走在参道上,还是能让你想象出曾经繁盛之时的景色,周围的树木高大、挺拔,仿若吴哥的建筑一般……进入巴方寺,你会怀疑自己的目光,古高棉人所修筑的阶梯,完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近乎于垂直的楼梯,几乎没有下脚的台面,最崩溃的是没有扶手……古高棉人完全是靠攀爬才能进入巴方寺的上方。攀爬是不是在他们的宗教中也代表了一种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这样的楼梯是不是意味着达到天界的艰险与困那?适者生存,只能是最强者才能登顶?幸而,现在的寺庙已经用木头新修了台阶,且安装了扶手。让我这种心理脆弱、身手不太矫健的人也有机会登顶膜拜!巴方寺顶的远眺及俯瞰一定不会令你失望,你可以看到巴戎寺,更可以仔细的欣赏空中参道与寺庙交错的身姿。站在上面,你自己也会不禁称赞自己,上来真的很对,让心情豁然开朗!
空中宫殿隐在斗象台及癞王台的后面,要穿过其中才能达到。相传空中宫殿式建造在水中的,但如今只留下了空荡荡的池塘……想要登上空中宫殿需要绕到后面。据说,最早的时候空中宫殿并没有楼梯。一对法国夫妇来这里游览,妻子失足从台阶上跌落并致死,丈夫悲痛欲绝,自己出资在这里修建了楼梯,以此来纪念自己的妻子。这座楼梯也被称为爱之梯。因为体力问题,最终没有登上空中宫殿去一探究竟,令我心生遗憾!
中午的暹粒炙热无比,对我们这些从北方来的游客来说,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中午是必须休息的。我想这也是我这暹粒却没有被晒黑的原因。
吴哥的建筑全部都是东西向的,大部分的建筑迎着朝阳会比较漂亮,只有小吴哥最合适下午迎着夕阳游览。在小吴哥第一层的回廊里,有描述古老吴哥神话的故事。大体的意思就是湿婆神帮助了神猴哈曼努,之后作为回报哈曼努帮助湿婆神取得了胜利。壁画上有大幅的描述战争的场面。如果有机会可以蹭团听,没有团队,看壁画事实上有点无聊。沿台阶上到小吴哥的第二层回廊,柬埔寨国旗上的玉米头就完全可以看到了,迎着落日的余晖,整个寺庙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气势。我想这大约也是小吴哥为什么不同于别的寺庙,要单独做东朝西的原因了。随着夕阳斜沉,月亮悄悄的露出了她的样子。当从两个金色玉米头中间看到淡白色的月亮时,你只能感叹高棉人的联想。吴哥完全地与自然景致融合到了一起,仅仅用美丽是无法形容的。登顶小吴哥的最高层,眺望远方,络绎不绝的游客分散在吴哥城的各个角落,使原本神秘的吴哥平添了热闹的气氛。远处身着黄色僧袍的僧侣或成群或独自漫步在吴哥城中,悠远与现代、传统与外来奇迹般的完美结合在一起。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