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1938年出生于青海省循化县,3岁时被扎什伦布寺寻访遴选为第九世班禅转世灵童,经国民政府1949年6月11日批准,继任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并于同年8月10日举行坐床大典。十世班禅大师是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主义行径,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班禅大师生前常讲,他的本愿就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西藏进步、佛法兴隆、世界和平,并多次发誓要为此奋斗不息,“是世不成,转世再来”。

1989年1月13日,十世班禅大师回到日喀则,主持第五世至第九世班禅合葬灵塔的开光典礼。1月22日,在班禅大师亲自主持下,灵塔的开光典礼隆重举行。典礼结束后,班禅大师又主持了一系列佛事活动,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中央政府获悉后,专门派要员带领医疗专家赴日喀则,协助随身医生救治,但最终医治无效。1989年1月28日晚20时16分,班禅大师在日喀则他的新宫德庆格桑颇章宫的“夏珠培杰林”净室内圆寂。

第十世班禅大师圆寂前四天,即1月24日,在灵塔开光典礼后召开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部分宗教界人士座谈会上,特别谈到了活佛转世问题,提出应“先找出三个候选灵童,然后逐一进行调查”,“我想在释迦牟尼像前,采取‘金瓶掣签’的办法来确定。”这些话,是大师临终前的遗愿。

第十世班禅圆寂后,佛教界人士,尤其是藏传佛教界高僧大德及广大信徒,通过各种方式祈祷、祝愿,希冀班禅大师英灵早日幻化肉身,乘愿再来。作为藏传佛教两大活佛之一,班禅转世问题也为海内外人士所关注。

中央政府对班禅大师的逝世十分痛惜,认为是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出于对班禅大师遗愿的尊重,出于对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宗教信仰、宗教感情的尊重,出于对藏传佛教宗教仪轨的尊重,国务院于1989年1月30日,即大师圆寂后第三天,就作出了《关于第十世班禅大师治丧和转世问题的决定》。决定中说:

“根据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僧众的请求,并参照历史惯例,国务院特就治丧和转世问题决定如下:

一、在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修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法体灵塔和祀殿,供后人瞻仰朝拜,缅怀他爱国爱教的业绩。修建灵塔和祀殿事宜,责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共同办理。经费由国家拨专款。

二、由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按照藏传佛教的仪轨,举行宗教悼念活动,办理遗体保存等事宜,经费由国家拨专款。

三、由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并视必要请中国佛教协会、佛协 西藏分会协助,办理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等事宜,报国务院批准。”

1990年9月20日,十世班禅灵塔祀殿(“释颂南捷”)正式奠基动工,历时3年,于1993年8月峻工。大殿总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度为35.25米。大殿主体为钢筋水泥框架,用花岗石砌成,殿墙厚度达1.83米,能防御八级地震。殿的顶端,覆盖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寺院建筑风格为主,吸收了唐、清代建筑艺术特色和佛教灵塔建筑形式。这是5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灵塔。国家为此共拨专款640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22公斤。

灵塔塔身高11.55米,面积为253平方米,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共用宝石868个,珠宝24种6794颗,还有大陨石1个、金制护身符13个,琥珀445个。 塔内装藏十分丰富,按照宗教仪轨,整个灵塔内装藏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装有青稞、小麦、大米、茶叶、盐、碱、各种干果和糖类、檀香木、各种药材、各种绸缎、金雕镶嵌的马鞍、鹿茸、犀牛角、银宝、珠宝、大师袈裟和藏装。中层装有大藏经和格鲁派三大祖师的经典著作、历代班禅的经典著作、历代班禅经师的著作、贝叶经、金汁书写的佛经等。塔的上层装有佛经和佛像。

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完好地安放在众生福田的中央,周围放置了袈裟、唐嘎、佛像、经书等宗教用品。

我在这里用了很大篇幅详细记录了十世班禅的生平事迹及他的灵塔祀殿,是因为我们这些与他一同经历过文革“十年浩劫”的同一辈人依旧清晰地记得他生前的音容笑貌,很敬重他、怀念他。

十世班禅肉身金像(网络下载)

十世班禅灵塔上部及肉身金像(网络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