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龙乡地势南高北低,南面是喜马拉雅山,北面是雅鲁藏布江。“里龙普曲”是雅鲁藏布江的一个支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麓,由南向北流淌,在“里龙”注入雅鲁藏布江。沿河有一条土路,逆流而上可以到喜马拉雅山腹地的“桑格尔桑坡”村,再往上去有一个紧靠马克马红线的叫做“塔玛墩”的地方。

游记写到这儿,我翻阅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资料,对里龙和“里龙普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

1959年4月25日,印度派兵越过麦克马洪线,侵占了该线以北的郎久(位于西藏隆子县),4月28日侵占了米林县的塔马墩,8月13侵占了沙则(又名“兼则马尼”,位于西藏错那县,现在印控区),并在这些地区设立哨所。8月25日,印军向中方驻郎久的工作队开枪射击,遭中方还击两人毙命,27日撤逃,这便是“郎久事件”。

“朗久事件”是中印发生的首次武装冲突,中印双方的军事对峙由此开始。此后,印度不断越过麦克马洪线挑起边界事端,侵占我国领土并建立哨所,致使事态不断恶化,终于在1962年引发了中印边界战争。

中印边界战争始于1962年10月20日,止于当年的11月22日。中印边界东段的主战场在麦克马洪线西端的克节朗(西藏错那县西南)、达旺等地区。

米林一线的战场,11月16日至21日,我军1600余人(军区独立营、米林军分区米林营)分两路,分别由塔马墩、来果桥向印军发起反击,打至麦克马洪线以南的梅楚卡、达东等地,击溃印军第8廓尔喀联队第二马德拉斯营、阿步11营2中队(共700余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至1963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了1959年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

如今,我军在里龙乡的边防点就设在桑格尔桑坡,驻有一个边防连。

关于桑格尔桑坡边防点,CCTV在2011年9月19日的“军事纪实”栏目播放了专辑采访报道——《中国藏之南 第6集 》,视频链接:

http://jishi.cntv.cn/zhongguoznagzhinan/classpage/video/20110919/101257.shtml

另外,CCTV《军事纪实》栏目的网易博客中也有题为《中国藏之南之桑格尔桑坡边防点》的文字、图片介绍:http://junshijishi2006626.blog.163.com/blog/static/118911945201181924323390/ 。

米林县里龙乡塔马墩位置图

桑格尔桑坡边防点(网络截图)

桑格尔桑坡(卫星照片),图中的河即为“里龙普曲”

里龙乡除了它的美景,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