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倾波高原牧场的路越往上越难走,我们乘坐的吉利轿车底盘太低上不去,司机小张说得换他家的皮卡才能上去。小张是汉族,青海人,但他妻子是藏族姑娘(17岁就嫁给了他),家就在山上的高原牧场。小张在过桥前就给妻子打过电话,告知要带客人上山并落实中途换车的事,她妻子说山上在做法事安葬故人,封了路,外人今天绝对不可以上去。于是小张将情况转告了我们并表示歉意,说今天虽然上不到高原牧场了,但他还是能带我们上山走一段,看看沿途的风景。我们表示理解,也只好由他安排了。

小张说,每年阴历五月(夏至前后)便是这里挖冬虫夏草的季节,到时高山上的雪也融化了,当地的藏民都会上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线”去挖虫草,前后要一个月。这一个月都是风餐露宿,相当辛苦。他妻子每年也要上山挖虫草,他也跟着去过,吃的苦就别提了。

为保护当地生态和群众利益,这里只允许当地人“凭证上山”挖虫草,外地人是绝对上不了山的,到时候上山的路都会设卡查证,当地的公安、武警边防干警、乡镇干部也会巡点,实行“无证劝返”政策。

去本宗村的土路

为了搞清楚上山走过的路、去过的点,我回深圳后在google卫星地图上标注了从本宗村至倾波高原牧场的路线及经过的村庄,并截图保存。上山的路基本上都是沿着“那姆曲”走的。那姆曲(百度地图称“比扑曲”)属于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南麓,自北向南流经阿拉塘、角木那、普龙等村庄,在本宗村汇入雅鲁藏布江。河道全长53.2公里,流域面积1250平方公里。

从本宗村往山上行车约10分钟,我们来到了一个河谷,河上有一座石桥。这条河就是那姆曲,这座桥就是那姆曲石桥了。

站在山坡上俯瞰河谷:石桥横跨那姆曲,路向山谷蜿蜒延伸,黄灿灿的油菜花令河谷生机盎然。

这张照片与上面一张照片是在山坡上同一地点拍摄的,只是偏右一点。左下角是那块方形油菜地的一角。河谷中有个三岔路口:往东(右面)是通往本宗村的路,往北(上面)是通向高原牧场的路,往南(下面)是通往石桥过河的路。査看google卫星地图,这个三岔路口在图上显示得也很清楚,横跨那姆曲石桥的那条路是通往嘎塘村的。

三岔路口与石桥的位置图

那姆曲

那姆曲

那姆曲石桥上合影

那姆曲石桥护栏上的一只蜥蜴(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在石桥上拍完照,小张将车调头回到三岔路口,载着我们“北上”,朝倾波高原牧场的方向驶去。路过一块画有佛像的大石头。

路过一个村庄,藏民新盖的房子。我们到的这个村庄,从行车时间来看,应该是上山后的第一个村庄“卓玛日”。

继续前行

山中一景

山中一景

从三岔路口往上走了约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这个地方,司机小张说他这个车不好再上去了,于是调了个头准备下山。他指着对面的山头,告诉我们高原牧场就在那个方向……

问小张,现在这个地方叫什么地名,他说叫“琼包沟”。回深圳后我在百度上怎么也找不到“琼包沟”,后来才查到当地人称那姆曲流经的山峦沟谷地带为“倾波沟”,与“倾波高原”地名相符,才明白是小张将“倾波沟”误读为了“琼包沟”。

很遗憾,今天的高原牧场之行只能到此为止了。这儿的风景也挺好,路旁便是那姆曲的溪涧,涧水清澈若碧玉,清流蜿蜒翻浪花。要离开了,还是多拍几张照片留念吧。

倾波沟

倾波沟

倾波沟

折返时已是下午一点半了。

回到“卓玛日”村有一家小餐馆,老板是四川人,曾经在米林当过兵。在他家吃了个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