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回到美食篇,现在聊聊秦食部分。
为什么要分成两部分呢,前文说了,西安的小吃中,伊斯兰文明创造的清真美食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之“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使得清真美食集中于回坊(也就是我们说的回民街)。这部分美食在前文已经详细介绍了,特点就是融合了伊斯兰饮食文化与汉饮食文化,并最大限度保证了味道的纯正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烹饪方法。回坊的居民大多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社区里,早在汉代他们的先祖就开始迁入长安,到了唐朝,由于唐文化的包容和优厚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批西域移民,更带来了数不尽的美食。现在回民街很多居民的汉族姓氏都不是来自华夏文明,而是源自于他们的故乡。比如“安”姓就取自安息国的“安”,表示其先祖来自安息国。
又扯远了,还是说回秦食。关中是秦的发祥地,更是秦得以兴盛的根基,和西域作战数百年保卫华夏西大门的经历,磨砺了秦人耿直粗狂不拘一格的秉性,而秦人更是将这种文化带入了饮食。
其实还是想说说题外话,常年在外,时常了解南方人对陕西人的看法,或者确切的说是关中人的看法(因为陕南和陕北同关中人的差异甚至远大于甘肃人同关中人的差异,或许是同属秦文化的原因吧)。有人说憨厚,有人说狡黠,有人说耿直,有人说豪放。我仍然倾向于“生、冷、硬、噌”的描述,这是秦人的秉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商鞅曾利用秦人的好斗、忠义与耿直,推行法治,将秦人的性格缺点发展成一种带有“耕战”思想的优势,硬是把一个民族的缺点变成了这个民族崛起繁荣的内在动力。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遵儒术”把那个曾经被秦人嗤之以鼻的“酸腐”儒家思想推销给了粗犷的秦人,自此曾经孔圣人周游列国独不入秦的关中也开始涌现了儒生,到了唐朝,关中更是凭借文化的包容一跃成为世界的中心。但自从唐朝衰落之后,长安也没落了。关中以及关中人也回到了曾经慵懒的被李咏调侃为“三千万懒汉怒吼秦腔”的老状态里了。但从你对西安人的接触中,依旧可以感受到那些朝代留下的印记:比如,西安人不排外,源自唐朝的传统;对文化的热爱,则可以追溯到汉朝;然而,性格的火爆,和做生意的“爱买不买,不买滚蛋”的心态,恐怕就是骨子里的了。
虽然罗嗦了很多,但我觉得只有对秦人有所了解,才能体会到秦食所包含的文化特点,我们这就进入正题。
#注意:所有秦食只做推荐与介绍,因为不像回民街部分分布集中,所以不对具体店面进行推荐,
大家可以在大众点评网上找到满足自己行程或者距离所住酒店较近的店铺。当然评分要
高哈。
2013年1月补充,这些月来,很多朋友一定要我推荐几家店面,那就说两个吧,一个是天下第一面,他家可以说包罗了关中各种小吃以及面食,有很多家分店,其中雁塔北广场的旗舰店可能对大家来说是最方便的。另一家就是南院门的春发生葫芦头,老字号了,就是有点小贵。
锅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