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8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
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bixi)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有关专家考证,为后唐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是研究中国后唐至五代时期历史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堪称天下第一。现存于开元寺内。
开元寺的早晨。
这就是传说中的的赑屃(读bixi)
侧面有点损坏
须弥塔,俗称砖塔,是开元寺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高42.5米,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九级密檐式方塔,平面为正方形,于四角浮雕力士八躯,形神毕肖。一层正面门楣上端嵌清梁维枢题“须弥峭立”石额。塔身造型简洁古朴、稳重端庄。虽经明、清两代重修,但仍保持明显的唐塔风格。
砖砌台基上浮雕力士
砖砌挑檐
唐代钟楼。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单层歇山顶式二层楼阁。高14米,砖木结构,一层四周为砖墙,门向西开。1988年钟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进行落架复原性重修。
钟楼内铜钟,铜钟悬挂于楼中心粗大木架上,钟高2.9米,口径1.56米,钟口厚15.5厘米。
为了解开当地流传的“钟坠楼毁”之谜吧,中国当代数学泰斗华罗庚教授,1952年春偕两名外国数学家专程来正定查看钟楼,每天早到晚归,滚得浑身泥土,历时八天多,从几何力学角度也没计算出楼的受力结构和钟的挂法之间的关系。华罗庚先生感慨万千,激动地说:“这个钟再重一点也不行,再轻一点也不行;这个楼的木质结构、长短粗细、辐射方向再差一点也不行。这样建起来,这样挂上去,恰巧钟的重量就一点也没有了,但它结实得好像打上一个非常奇妙的钉子。”华罗庚先生那时说,这是一道世界建筑史上、世界数学史上,至今未被后人算清揭示出来的数学几何力学题。于今又过了六十多年,这道楼与钟之间存在的力学结构数学题仍无人破解。
塔与楼夕夕相伴
三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