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庙是一座清代风格的两层建筑,正中间有一块龙凤盘绕,黑底镏金的竖匾,上面写着“岳王庙”。这座建筑有十二根红漆柱子,中间两根上写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庙小贴士:1.地址: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乘7、15、27、28、81游1、2、3、4、5路、假日1、4、6线到岳庙站下车即到。2.门票:25元。

在杭州西湖北岸,青山碧水之间,坐落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的“岳庙”。如果说西湖美景美在人文的话,那岳飞长眠在这里更为西湖的风情增添了几分英武之气,岳庙也是无数游人来西湖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吸引着游客和无数爱国旅人前来瞻仰。

岳飞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抗金名将、是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出生在河南汤阴的他因为家境贫寒被迫从军,岳飞凭借卓越的军事才华,逐渐的得到了赵构的赏识,成为南宋的一位名将,可是一腔热血的他却一直不被朝廷所重用。岳飞在民间更是和关羽一同相提并论,很多地方都有关公和岳飞的庙,历史将这两人并称,两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岳飞还留下了很多爱国的诗词,在岳王庙之中,“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就是岳飞的手迹。遥想当年,岳家军舍命抗金,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金兵甚至将岳飞称为了“岳大爷”,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可惜一代名将最终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陷害而死,四时年仅39岁。

他被杀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替他说话,相反他的很多属下都附和秦桧诬陷他,只有韩世忠出于老交情问了一句:岳飞,何罪之有。可见他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算多么崇高,直到他死后几十年,其时主战派又占了上风,为了配合张俊北伐的宣传,南宋朝廷给他平反,可是这次北伐却失败了。

元朝时期,汉族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汉唐以来积累的自信心大失,而越是没有自信的人越是需要自大的幻想,所以需要歌颂岳飞的功绩以鼓舞士气。《金史》和《宋史》都是元朝的脱脱所编撰,本来应该是很客观的,但是认真读过这两本书就会发现,两部史的文字风格很不一样,不是一个人写的,较为倾向宋朝,对宋朝的抗金成绩较多美化,对金国的战绩往往一笔带过,因为金国先于宋灭亡,元朝编写史书的又大多是汉人,所以对宋抗金成绩多有美化。到了明朝,再加上小说话本等再一渲染夸大,岳飞的真实历史就与事实相差更多了。

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如果岳飞不撤兵,执意要孤军深入的话,最后只会被消灭。女真人已经在北方建立起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中原还有女真人扶持的汉人伪政权。宋金在中原的交战各有胜负,经常陷于拉锯战的状态,谁也不可能轻易地彻底消灭对方。岳飞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金史》就多次记载他打败仗,但是《宋史》对这些历史就隐而不谈。宋高宗的十二道“金字牌”,让岳飞被迫班师,或许成就了岳飞一生之中最悲壮的传奇。

其实,岳飞在我国的历史上,无论是人品、战功,还是学术的素养,在古代的名将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惜最终却含冤而死。人都有一死,清代大诗人袁枚曾写诗:“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却,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带着缅怀之情,前来聆听这位英雄的故事。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历史不会忘记他,老百姓更不会忘记他,岳飞永远活在我们后人心中。

杭州西湖美景,令无数的中外游人在这里流连忘返,曾经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毫泼墨,吟诗作画。的确,西湖是诗意的,西湖阅尽历史的激荡,有着无数的历史故事。西湖的青山绿水,小桥古寺让人迷愁,让人哀怨。

每一个人来到西湖,都会带着或是在这里听到的西湖故事;许仙与白娘子的动人故事、苏小小与书生在此终结了他们凄婉的爱情、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在这里过着逍遥的生活...

雷峰塔原本是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黄妃塔”因地建雷峰,后人称雷峰塔。因传说禁锢了白娘子而妇孺皆知。雷峰塔的倒塌对于文化和建筑的角度来说,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雷峰塔究竟为什么倒坍呢?

其实,原因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乡下百姓们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

在七十年之后,雷峰塔的地宫终于重见天日,这些一直冷清的遗址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白蛇娘娘的踪迹虽然没有被发现,可是却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受到了世人的惊叹。

如今,重新修建的雷峰塔又重新伫立了起来,成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虽然它已经和原来的古塔大不一样,但却作为西湖中重要的“雷峰夕照”一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座雷峰塔是仿照南宋画家李嵩《西湖图》中的样子做建造的,在每层中都陈列着现代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在塔上更是可以饱览西湖甚至杭州城的市貌。

其实,雷峰塔不仅是一处景点,一个西湖中重要的观景平台,更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一座珍贵文物的陈列馆。在塔身之下就是原来雷峰塔的地宫遗迹,虽然正宫看的并不清楚,但是四条通道依然清晰可见,虽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些残砖泥土,但这些确实历史的真实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