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居主人在深夜11点独自开车从上海赶来赴约。一见面,他就伸出有力的右手,边握边用流利的中文解释:“不好意思,我车上有两块刚收的镇宅石,沉得很,所以我开不快。”因为时间已晚,我陪他吃完晚饭加两份冰淇淋,听他讲了一些建造山居的故事,就互道晚安,约定第二天一早6点跟他一起去山上骑行。

抛开司徒夫的商人身份,他本来就是个热爱自行车运动的“逍遥骑士”。在法国山居的大堂隔壁,有一间不小的活动室,里面除了有乒乓球台、室内攀岩设施、标靶、皮划艇,数量最多的就是专业山地自行车,而且每辆车都高端配置,价格不菲。自行车丛林上方挂着一副黑白照片,是司徒夫多年前出版的《裸奔》一书的封面原图。那本书记录了他32岁那年骑自行车沿着最困难的偏远路线环游中国11266公里为患有心脏病的中国孤儿募集善款的重要人生经历。因为看到这张照片,我提出请他做我的莫干山骑行向导,从他引以为傲的山中之家出发,以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完成我对莫干山的第一次巡游。

清晨6点的活动室门前,司徒先生端着一杯咖啡准时出现,同时,他没有忘记带给我一杯。刚刚出炉的牛角面包在纸袋里热气腾腾,他把早餐袋递给我,打开活动室的门,帮我选了一辆车,推出来塞进一辆面包车的后备箱。“这是帮我们开车的李师傅,我们坐车到山顶,然后一路俯冲骑回来,这样对你容易点。”司徒先生拍了拍李师傅的肩膀,“辛苦你了,老李,这么早,我都没睡醒”,然后把自己的专属座驾一起放上车,我们就这么带着司机出发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莫干山景区,也就是真正的山上。在山顶新开张的法国山居甜品店门口,我们卸货下车。司徒先生看看我,摇了摇头:“你怎么还穿着外套?脱掉!把裤腿挽高一点,不是我要看你的腿,骑车要这样比较方便。”好吧!他是我的高级向导,什么都听他的,我一切照办,跨上“马鞍”,车轮旋转,即刻启程。

莫干山属于早起的人。这里有最棒的自行车道、数不清的徒步线路,品种繁多的鸟类和植物以及在晨曦中精彩绝伦的层叠山景。刚从上海回到莫干山的司徒在自行车上神采奕奕:“如果你在这住一个礼拜,我可以每天带你骑车、徒步,路线绝不重复。这里简直是自行车爱好者的天堂!”

他说得没错,尽管我是个菜鸟级的骑手,也可以在踏上这条美妙的骑行路不久就兴奋得忘乎所以,以至于速度越来越快,胆子越来越大,连转弯都不愿意减速。清脆的鸟叫不绝于耳,我扭过头来问司徒:“现在莫干山的鸟儿还算多吗?”他却没正面回答:“你知道第一批来莫干山的外国人就是为了观鸟吗?”

是的,19世纪50年代,首批来到莫干山进行探索的外国人是植物学家和鸟类学家,他们寻找的不是金子,也不是宝藏,而是灌木和小鸟。当时领队的Armand David既是一位法国神父,也是一位自然学家。为了纪念他们,司徒夫将法国山居里的晚餐厅命名为“Armand David”,在山居的房间和公共区域展示法国著名画家Francois-Nicolas Martinet对各种鸟类的临摹作品。司徒夫的欲言又止或许在提醒我:请回山居寻找答案。

Tips:

山里的一堂法餐课

法国山居的法式烹饪学校为有兴趣学习法餐的客人准备了专门的烹饪厨房、专业的法餐讲师和上课需要的全部原料。从行政主厨孟晨和鹅肝酱专家Fabienne Labeyrie那儿,可以学到多种法式和其他西式菜肴的烹饪方法。课程结束后,还可以边品尝自己做的料理边享用山居精选的葡萄酒。

主人的私家地下酒窖

私家地下酒窖无疑是主人司徒夫的骄傲。在这里,可以找到山居自制的名为“Poire Pauline”的梨酒,这款酒取材于有机茶园中种植的莫干山梨,在现场制作的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其它成分,使这款果子酒散发出一种特殊而厚重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