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睡到大中午,拉开窗帘一看外面正在下雪呢,地面上已经厚厚堆了一层了!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出去吃饭闲逛,韭菜终于如愿以偿地吃到了杀猪菜,不只有杀猪菜,还有猪肉炖粉条、大棒骨、猪肉肠、炒菜,血肠倒是没有尝试,实在没办法下口,韭菜另外还要了一瓶东北特有的烧刀子。大棒骨最好吃,那个肉肠要沾着蒜汁吃,我们却吃不太习惯。东北菜份大量多,其实两个人点两个菜就绰绰有余了,可是习惯了南方精致一口菜的我们还是点得太多了,韭菜指了指墙上贴的‘吃多少点多少’告示对我说:“我们剩得太多了会不会挨揍啊?”我仔细读了告示跟他讲:“他们店员有义务提醒我们的,我们点餐的时候他们又没说,所以······我们还是打包走吧。”

填饱了肚子就往中央大街出发了,沿途经过一所小学,正碰上学生中午放学,一个个小娃娃手里拿着根冰棍儿追逐打闹。大雪天吃雪糕,是只有北国人才能拥有的儿时记忆吧?说起来冰箱这个东西在冬季的东北是不是很鸡肋,雪糕和一些冻鱼熏肠都是直接冻在窗外,哪里还有冰箱的用处呢?韭菜同学想喝冰可乐了,于是警察叔叔的警车有了新功能······

一出门睫毛就结了冰,模模糊糊的世界里,被韭菜牵着手往前走。韭菜牵手空心菜步行走在街上,行人稀少,车流缓慢,雪花亲吻脸颊,积雪在脚下咯吱作响,这场景不曾想象过,却分外美妙。谁能想到相逢于南国的两个人,此时竟不辞千万里到了这冰天雪地的世界,沉默行走心境却恬静又幸福。

途经兆麟公园,门口放着一些采好的冰,匠人们已经开始着手做冰雕了。其实这个时节来哈尔滨是看不到冰雕的,喜欢人少的空心菜觉得这次的牺牲略大。

一路走到了防洪纪念塔,松花江畔的风大,卖口罩脖套的大妈不少,韭菜同学挨不住花40元买了两个脖套,其实有个厚围巾就够了哦。江面已经被冻住了,好多人在上面拍照、坐爬犁、打冰坨,还有工人在采冰。据说可以直接从江面过到太阳岛的,这个时候没有冰雕看,去冰雪大世界也没什么意思,我们只是在江边拍了些照片就离开了。

下午的时间很是宽裕,有人建议说去东北虎林园,我打小对动物园之类的地方不感兴趣,就和韭菜找了家咖啡馆坐着消磨时间。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大雪,而屋子里暖意洋洋,人也懒懒的。辞职出来玩的人表示,有时间就是任性呢!

在咖啡馆里蹭无线网联系哈尔滨当地的一家户外组织,交了钱之后被告知11号出发的团只有我和韭菜两个人,只能被转入了另一家经常合作的团。当时还有点不大高兴,不过也由此认识了卡兹的一群小伙伴,倒是一件美事。

天色稍暗的时候,我们走出咖啡馆,从中央大街的最北端开始逛。这个时候华灯初上,中央大街上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分布在街道两侧,精美的浮雕比比皆是,俄罗斯风情的商店鳞次栉比,宛如置身莫斯科街头,的确不枉它‘东方莫斯科’的美称。街上有卖马迭尔冰棍和哈尔滨红肠的,冰棍还好,奶味儿很重,我喜欢吃。烤肠由韭菜负责,冰天雪地里烤熟一只红肠实在需要时间,中间还有插队的,冷风里等得我简直要失去耐心了,后来据韭菜同学说,红肠还是没烤很熟,哈哈。走到中央大街最南端,再向东不远就到索菲亚教堂了,夜幕下的教堂绿色的穹顶上耸立着十字架,依旧神圣。我凝望这座繁美的建筑,想到圣经里说爱是恒永忍耐又有恩慈,爱是永不止息,那么这童话之城里或许是真的存在着耶和华的吧。

从索菲亚教堂离开回酒店,路上找了家餐厅吃晚饭,冬夜里外面久待不得,吃完饭后匆忙打道回府。后来才发觉,其实应该去当地比较有名的俄式餐厅吃饭来着,没有去着实遗憾,听后来的小伙伴周哥说服务员态度奇差,不去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