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墙角,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就能成为自己的舞台,创造快乐,也创造生活。我们在乎风景,而街头的他们也呈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装饰了风景,也装饰了我们的镜头”

——题记

虽说是攻略,可我更想把它写成一篇短文。在维也纳做个街头艺人,这个想法存在我心里至少有十年了。从学小提琴时开始,就梦想有朝一日能背上自己的小提琴去到维也纳。

楼主从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6年来对古典音乐的喜爱有增无减,练过无数巴赫,老柴,莫扎特,勃拉姆斯的曲目。维也纳的吸引力我想对古典音乐有所了解的人一定都无法抵抗,作为音乐之都,她养育了新古典乐派众多大师,也吸引着当代所有喜爱音乐的人们。每年1月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必然使我早早等候在电视前。不知道如果有机会亲自坐在金色大厅中听一场哪怕是小型音乐会,会是何种震撼之感。

最开始练琴时,声音像鸭叫,邻居屡次敲门劝我别练。曾经也想放弃,但谢谢我最爱的妈妈和小提琴老师一直鼓励我练下来。初二的时候考过小提琴十级,这么多年来,小提琴一直是我至深的爱好。音乐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性格,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接触到音乐的美,特别是古典音乐,带给我了太多感动。最初学习小提琴,老妈的想法是,女孩子嘛,学一门乐器能练出气质,于是5岁的我就这样开始我的音乐生涯。一到放假,就是每天超过6小时的练琴时间。通过练琴,我学会了吃苦,也正是通过练琴,使我有了自己深爱的音乐。慢慢地我知道了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慢慢地我了解了在另一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个国家,有这样一个城市,那里的每个人都活在音乐的世界里,那里的每片树叶,每条小道都有音符的跳跃,那里有一条河,叫多瑙河,有一种旋律,叫蓝色多瑙河,于是幻想着,有一天,我要带着自己的音乐梦想,踏上这片土地。

去年在巴塞罗那,见识到了著名的“无家可归一条街”——兰布拉大道,便萌生了这个想法。那条街上,各种娱乐,各种活雕塑,各类充满活力的演奏者们鳞次栉比,走到哪儿,你都能感受到这种欧洲市井街头文化带给我们的欢愉。他们身上没有奇迹,但是有理想和才华,他们来自远方,也许明天过后还会去到更远的地方。当时的想法是,为何不去到钟爱的维也纳,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来当一名街头的演奏者呢?

欧洲与中国不同,对待这些街头艺术家们,无论是无家可归的旅人,还是打发闲暇时光的学生,都是充满了敬意。在亚洲,街头表演者被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都很低的 “工作” ,人们对他们通常的概念是“卖艺”;而在欧洲,很多人乐于在街头表演,他们把这种表演视为上层艺术的基础,有艺术天分的欧洲人毫不吝啬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中国,所谓“家” “师”露不得街头,大概是艺浅名虚却游骗与高堂之故罢。相比见虚实。

奥地利人,被称为法兰西化了的德意志人,可见,在奥地利这个国家中,有着德意志严谨秩序的一面,也同样具备这法国人的古典浪漫情怀,相信在这样一个国度每个人会被浓郁的艺术气息所沾染,融入到这片古典主义和现代情怀相结合的土地,融入到这片艺术的乐园中。

拉琴的过程中,不断有好心人过来投给我硬币,以老年夫妇和带小孩的父亲为主,大多是1欧、2欧,有一位老爷爷因为没有2欧的硬币,拿了一枚50分的给我,还说了句 “sorry”。这种时候,你才会觉得,在这里,音乐的国度,音乐之城,维也纳,人们真正懂得怎样尊重卖艺的人,没有半分歧视,只是把观赏和聆听当成一种享受,并感谢你的付出,这样的卖艺,让我丝毫没有觉得累,两个半小时一晃而过,我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琴。每当一曲终了,站在旁边的听众总会给以温暖的掌声。

其实这次计划,赚钱并非目的,十多欧在维也纳来说也解决不了几顿饭,重要的是,去感受欧洲的街头艺人,去获得本该属于自己的掌声和瞩目,而这些,在中国,很难实现。

将近三个小时的成果,18.2欧,感谢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