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酒店吃完自助早餐,我们又去了一次观潮大堤,看了那块写着“血的教训”的警示牌,今天的晚潮是下午3点,可惜我们要回去了,只能错过,看不到这里的回头潮了。退房后坐T106回盐官,宣德路下车,先到宣德门。
宣德门位于宰相府第风情街东端,是盐官古城五大城门之一,初建于隋代。“宣德门”三字为北宋状元张九成手书。乾隆帝至海宁数次,均过此门。盐官的建城历史很悠久,而虽然现在是一个小镇,但在历史上却是不二的古城。想那些走过的古镇,哪一个镇会有象盐官宣德门这样的古城门,也没有哪一处有盐官这样盛载的下乾隆皇帝身世之迷的气魄。所以盐官如今再小,在底蕴上也是如同绍兴这般的古城。
宰相府第风情街是一条以清代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主景的千年古街,这条古街由东向西,全长600米,分布着陈阁老宅、杨兵部宅、郑晓沧故居、城隍庙、五土庙等主要人文景观,还有不少旧时民居和商铺,文物古迹荟萃,至今风韵犹存。我们沿路逛了江南风情馆、花居雅舍、五土庙、国棋圣院,最后是重头戏陈阁老宅。
江南风情馆是看皮影戏的,一场戏就10分钟,没有联票的话票价是10元。每天有11场,我们看的正好是神话剧《闹龙宫》。游客还可以到后台看演员操作。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看完皮影戏后,馆里还有展出的一些古时农耕养蚕纺纱的一些工具。
从风情馆出来,往前是花居雅舍。别看名字起得雅,其实就是一家青楼妓院。张纪中版的《鹿鼎记》中的丽春院就是在这取景拍摄的。我们跟在一个旅游团后面听导游讲解妓院的一些行规挺有意思的。一楼院子停着姑娘从良坐的轿子,二楼吊着写有姑娘名字的灯笼,墙上挂着古代十大名妓像,有各个姑娘不同级别的闺房,还有儿童不宜进入的春宫瓷器展和春宫图。还有一张《鹿鼎记》剧组留下的韦小宝和七个老婆同睡的雕花大床,上面还有红色的被子,几个大妈大爷好奇地围着看个不停还叽叽喳喳在那议论。古时候的床看着就觉得不舒服。
逛完妓院出来,咱要逛些真正文雅的地方,前方就是国棋圣院了,免费参观。国棋圣院是我国数千年围棋发展史上杰出的二位国手范西屏、施襄夏当年活动的场所。清乾嘉年间,这里成了棋手相聚、切磋弈技、课徒授棋之处。乾隆皇帝也曾在此与二位国手纹枰对弈,并留下了“天元楼”之御赐。当时最负盛名的四大国手范(西屏)、施(襄夏)、梁(魏今)、程(兰如)曾在这里相聚,许多名人雅士都曾来此吟诗作画、品茗弈棋。“国棋圣院”由清代大文学家袁枚题写,他写的《范西屏墓志铭》中,称“西屏之于弈,可谓圣矣”。历史上海宁棋手辈出,国棋圣院堪称中国围棋的一方圣地。天元楼里面有两位大师的画像及简介,还有一些文物展。
国棋圣院出来就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目的地——陈阁老宅了。提起陈阁老,想必看过《书剑恩仇录》的都知道,民间传说陈阁老是乾隆皇帝的亲生父亲,乾隆皇六下江南有四次是住在这里,乾隆生父之说世代在民间流传,为此地披上神秘色彩。不过金庸先生自己也在《书剑恩仇录》后记中明确指出“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但是老百姓总是喜欢一些神秘的东西,传说总比正史来得刺激,谁叫有那么多的巧合呢。
海宁陈家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世代簪缨,家学渊源,书家辈出。陈阁老宅历近400年,建筑端肃,布局雅致。现尚存正路轿厅、东偏房祠堂、寝楼、双清草堂和筠香馆,其它“百桌厅”、“爱日堂”等主要建筑均已毁废。陈家现有三宝:600年古罗汉松、“躬劳著训”九龙匾和享誉书法界的明代陈氏法帖碑刻。
罗汉松在双清草堂“宝砚斋”前,树高12米,身围近3米,为明代之物,距今600余年,仍枝虬叶苍,长势茂盛。掩隐其后的一座小阁楼,据说便是被雍正掉包的公主“九小姐”生活的地方,不过我不知道在哪上去。
从陈阁老宅出来,我们想去昨天没去的王国维故居,一问才知道要走好远,就不想去了,索性在风情街里逛逛吃吃小吃算了。步行街和其他古镇一样有好多小吃,象臭豆腐(特臭)、萝卜干、芡实糕、五香豆腐、煎饼等等。我尝了碗水煮的五香豆腐味道不错,看到有卖央视介绍的缸肉,就是红烧的五花肉,老板还切了一小片给我们尝试,看着就肥,吃起来还咸,觉得不好吃,所以没买。价钱不贵,一整块才35元,喜欢吃肥肉的可以试试。
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就到盐官汽车站坐T109到海宁站坐14:21的火车回无锡,结束了这次海宁二日观潮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