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片场,返回伦敦。因为选择入住的酒店位于圣詹姆斯公园附近,属于中心城区,按规定,驾车驶入该区域(路上有明显标识),必需缴纳每日10磅的拥堵费(Congestion Fee),这个收费应该和魔都的机动车车牌拍卖以及异地车入城费有相似功用,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专家做过认证,哪一个更为公平和经济有效。

【注】此拥堵费没有收费站,也不能由租车公司代缴,只能通过电话或上网缴纳。如未按规定及时缴纳,罚款惊人。

真被肯德尔的黛比大妈言说中:伦敦是另外一个英国。入住的酒店虽然价格高昂,却不提供停车位。路边停车,同样需要通过电话或上网缴费。

和通常所见的投币式缴费方法相比,对外来游客极不方便。按指示标牌上显示的号码打电话,接不通;用iPad上网,到最后一步弹出提示框——“必须使用IE浏览器”。伦敦城管大爷,请问现在谁还背着笔记本电脑满世界跑?

向路边执勤的女警察询问,回应的竟然是一张冷若冰霜的脸:“这事不归我管。按标识办,我帮不上你。不能交费?你就开走,别停那儿呗”。原来,世界上的官僚大爷都有得一拼。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通过电话交了进伦敦中心的10镑买路钱(Congestion Fee)。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开好房间放下行李就开车走人还车,结果,一张华丽丽的80英磅罚款单在前挡风玻璃上向我们微笑致意:“伦敦欢迎您”! 当然,罚款说明上非常体贴友好地提示:14天之内付款,对折优惠。

领罚单,不敢再耽搁,到Marble Arch附近顺利还车。顺道,在附近的four season中餐厅尝过伦敦中餐。虽然网评尚佳,但麻婆豆腐、清蒸鲈鱼、上汤菠菜、干炒牛河,像是一个锅烧出来的。

伦敦暴走,始于地铁。

资本主义真是日落西山。不到晚上七点,老牌商业区邦德街灯光渐灭,家家互互高挂谢客牌。只有零零落落的酒吧依稀保留着一线生气。

遥想我鼎盛浦江魔都,此刻的徐家汇淮海路人民广场正灯火通明,遍地喧嚣,正在酝酿午夜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