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荷兰风车早年从德国引进,开始时仅用于磨粉之类。后来他们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把顶篷安装在滚轮上,改装成了荷兰式风车。
十六七世纪左右,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形成了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世界各地的原料从水道运往风车地加工,包括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等。
十八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发展到一万多座,马力也很足。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由于荷兰部分国土低于海平面,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 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
来自游记郁金香、风车王国——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