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吃,我对吃算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口味清淡,不太爱吃肉,有点腥就不吃,冷的也不太吃,一年四季基本从不喝冷水,于是在出发前有一阵为了吃饭的事情心情特别焦躁,于是认真地研究了一下,为十几天的形程作了最坏的准备,从米、油、泡面、榨菜到健胃消食片,最后才发现,其实也没想象中辛苦,至少背过去的泡面一半又被我们背回来了,榨菜基本没怎么吃。

如果你口味和我一样,可以看看我的总结:

法宝一,闷烧杯,米扔进去,倒入热水,早上起来就是热腾腾的稀饭,虽味道不怎么样,但在缺少中国味道的外乡也是一种安慰,酒店不含早餐时吃。

二、保温杯。24小时保温那种,由于行李限制,只带了个250毫升的,偶尔闷烧杯会充当下保温杯。

三、灯影牛肉丝。其实也可以换成任何平时爱吃的榨菜、速食的佐菜就好。我们虽然也带了若干榨菜,但因为平时就不爱吃,所以用处不大,相反牛肉丝成了我配稀饭的好东西。

四、方便面。爱吃的使劲带吧,不爱吃的也带点已备不时之需。我准备时正好有个朋友在法国出差,他平时饮食习惯和我差不多,但天天在微信上喊各种不适应,并建议我出游要按照每人每天1——2包的量准备,我们背了20包,但只吃了一半。

五、沙拉、水果。国外蔬菜似乎不多,绿叶菜更少,而有的基本都在沙拉里面了,所以只要在外面吃饭,我都会点份沙拉,虽有时比较凉,但也只能慢慢吃了,毕竟冷和维生素比较起来,还是维生素比较重要。

六、pizza。挪威海产品丰富,三文鱼更是闻名全球,但我无论在哪里吃,外面吃或是自己做,新鲜的或是烟熏的,总觉得腥味很重,吃一顿要缓一缓才能再试,这时pizza是个不错的选择,既有蘑菇菠萝等菜还是面粉做的大饼,中国胃不排斥。

推广到别的地方,我觉得找日本料理应该也是个不错的主意,我当时在马来西亚吃的不习惯就是那么做的。

七、咖啡店。我平时就很爱吃甜食,所以对我而言,最适应我胃的地方就是咖啡馆的各种蛋糕了,随便一个店做出来的都比国内好吃。不过如果一天吃两顿,也还是太腻,所以我也基本上是隔两天去找个店吃一吃,配上一杯饮料,晒晒太阳,看看风景,和david聊聊天,这样的日子在上海并不多,但却宁静而美好。

当然每地的特色肯定要品尝一下的,在贵都要尝试,否则旅行就少了很多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