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啤酒节的大棚开怀畅饮享受节日气氛;在童话般的新天鹅堡读一遍传奇国王路德维希的故事;坐在国王湖的游船上,听船夫吹一曲嘹亮优美的小号响彻山谷;流连于萨尔茨堡的大街小巷,让《音乐之声》带你穿过城堡和教堂;漫步哈尔施塔特宁静的湖岸,欣赏阿尔卑斯山与水的唯美风光;置身于维也纳金色大厅,聆听一场世界级的音乐演出;走过CK小镇的鹅卵石小路,造访文艺复兴式的古堡;在查理大桥上迎来千塔之城的日出,把心留在布拉格。

优美的风景、辉煌的历史、多元的文化、适宜的气候、便捷的交通、文明的社会,使中欧无愧于世界最著名的旅行圣地之一。继去年国庆游走新马后,今年的九月金秋,我和婷婷再次踏上旅程,目的地正是梦想已久的欧洲大陆。最初的候选地点除了中欧,另外还有南欧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地处欧亚交界处的土耳其。之所以最后把行程确定在了中欧,首要还是考虑到安全的因素,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踏足这么远的地方,况且语言也不通。作为高度文明的发达国家,德国、奥地利的治安基本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这一点很值得我放心。中欧包括八个国家: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部为波德平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中部主要是山地丘陵,和莱茵河、易北河、多瑙河、奥得河等谷地;南部则是阿尔卑斯山脉,拥有大量雄伟的雪山和秀美的湖泊。

我们从9月19日休到10月7日,连上国庆节前后总共凑了十九天假。因为是第一次去欧洲,面对陌生而语言不通的国度,所以从预定机票、酒店,到准备签证和研究攻略,我们都是非常重视,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到最后完成的攻略有一百八十多页,另外还从Google地球上截取了几十幅卫星地图,并标记了个景点和交通节点的位置。最终我们把线路敲定在了德国、奥地利和捷克三个国家。参考的书籍主要有《Lonely Planet:中欧》、《Lonely Planet:德国》、《DK:维也纳》和《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玩全攻略》等等。考虑到时间和交通的限制,加之我比较喜欢深度游,所以总体而言路程有所缩短,而时间则稍预宽松。在德国的行程仅涵盖了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其中包括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新天鹅堡的所在地菲森和阿尔卑斯山区的国王湖,兼顾了城市、古堡和自然景观;在奥地利,则有维也纳和萨尔茨堡两大城市,前者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故都,后者则是莫扎特的故乡,此外还有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镇”之一的哈尔施塔特;最后在捷克,安排的是有着欧洲最恢弘老城之一的CK小镇,以及辉煌的艺术及建筑文化之都——布拉格。综上所述,这十九天内我们的行程就是广州-香港-慕尼黑-富森-国王湖-萨尔茨堡-哈尔施塔特-维也纳-CK-布拉格-香港-广州。整个行程总体来说算是比较合理,大部分城际交通有提前预定,所以在城市之间的辗转也很顺利。如果要说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因为正赶上世界闻名的啤酒节慕尼黑房价飞涨,所以我们慕尼黑只住了一晚,时间相对较短。又碰上婷婷晕飞机和倒时差没倒过来,所以宁芬堡宫和安联球场两个原本计划内的景点最终没去成。

因为这次旅行的时间长,加上欧洲的纬度较高,需要携带的衣物也比较多,所以带了一个24寸的拉杆行李箱,另外我跟婷婷一人一个小鹰38L登山包,另外我还带了一个随身腰包,用来装钱包、护照夹和镜头。作为摄影爱好者,自然少不了带上摄影器材,机身是尼康D610单反,在镜头上我倒是纠结了一番,最后还是舍弃了所有的定焦和长焦,只带了尼克尔24-85/2.8-4D变焦镜头和适马12-24/4.5-5.6II超广角两个镜头。另外婷婷带了一个富士X100s旁轴相机,它除了有等效35mm的大光圈定焦外,还有一个颇为亮骚的外型。因为我习惯用JPEG和RAW两种格式储存照片,所占空间比较大,所以带的SD卡比较夸张,总共带了七张32G和三张16G的卡,下面先发几张德国部分拍摄的照片:

慕尼黑新市政厅

HB啤酒帐篷

慕尼黑啤酒节游行

巡游马车

圣母教堂

新天鹅堡

高天鹅堡

菲森小镇

魔法森林

拉姆绍

国王湖

Obersee

圣巴多罗买教堂和瓦茨曼峰

耶拿峰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