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公共汽车跟北京的面的差不多大小。车身主要红色为底,贴上不同主题的印花。车厢左右各装了一排长椅,坐在上面,以我的个头,挺直了后背就头触顶棚了。象老公那样的身高,就要保持点头哈腰的姿势。印尼人比较矮小,高峰的时候,见过车厢里满满塞了十几个人,加上车门上再扒着三个,那个效率,服了。

公共汽车都是私人经营,就这么一条路上来回跑,也会按乘客要求拐个小弯什么的。若遇上有要求包车的,价格谈好,这车就成了你的出租车了。

上面这辆车不满,车门上站着的是售票员,一般都是车主(司机)雇的童工。听阿尔弗雷多说他们多是孤儿。雇主管吃管住,给极少的工资。

虽然卡拉巴西看着比较破旧,但是比库旁干净很多。走在街上,几乎人人都热情地打招呼。遗憾的是交流起来有问题。有时碰到学校的学生和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就会聊上几句。很被他们的热情好客开朗大方感染,我们也是笑口常开,学上几句印尼话,沾沾自喜地找机会卖弄一下。

上图是卖椰子的。喝完椰子汁,还帮着把椰子劈开,借个勺子让你吃椰肉。

农贸市场跟国内的差不多,新鲜的蔬果地摊一溜排开,摊主们热情地招呼叫卖。驶向印尼的组织者之一印尼人山姆之前尊尊教导我们买东西一定要砍价,先是拦腰一刀,再渐渐找到双方合适的价位。凭着山姆提供的几页极其简单的字典和纸笔,跟小贩们讨价还价,虽然差不了几毛钱的事儿,也是一番乐趣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