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完早饭,收拾好行李,沿着熟悉的土路,走向索洛韦茨基的克里姆林。这里曾是古拉格的第一个劳改营。
古拉格是俄语缩写:“ГУЛАГ”的音译,其全称为“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Исправительно—Трудовых Лагерей и колоний”,意思为“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1923年,他们决定在索洛维茨基群岛上建立第一个特别劳改营,用来关押那些反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维埃政权为敌的政治犯、不同政见者。自此之后,这种古拉格的模式在全苏各地越建越多。直至1954年,斯大林去世之后,极权统治结束,很多被平反,才离开集中营。而还有很多人没有等到这一天。
索尔仁尼琴在他史诗般的巨著《古拉格群岛》中提到了多起荒唐的司法案例,在那个时代这是普通现象。如一位厂长因为停止鼓掌而被判了十年的劳改,一位裁缝因为把针插在印有国家领导人照片的报纸上而被捕判刑,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在这些荒唐的案例中,制造冤狱的人们是十分虔诚的,这种虔诚本身就很荒唐,没有这种荒唐的虔诚就不会有荒唐的判例。古拉格群岛对所有的冤案已经习以为常。
书中还描述到:在古拉格时代的苏联,丈夫出卖妻子、妻子出卖丈夫那是司空见惯的,父子反目、母女成仇也是见惯不怪。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信任,不再有亲情,有的只是告密,有的只是把好朋友送进劳改营,有的只是无处不在的“大义灭亲”的壮举。对任何问题.人生的看法,人们不得再有任何自己的标准,人们不再被允许信仰任何一种宗教,人们甚至不能按原先最自然的方式去处理家庭关系。
还有,这不止是一部文学作品。作者索尔仁尼琴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曾应征入伍,担任过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在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便被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了8年,亲身经历了劳改营的生活。索尔仁尼琴在卷首写到:“此书中既无臆造的人物,又无虚构的事件。人与地,都称其真姓实名。如果用的是姓名缩写,系出于私人性质的考虑。如果什么名称也没有,那只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没有把姓名保存下来——而所写的事实都是千真万确的。”
普京将这本苏联的禁书《古拉格群岛》列入中学教科书,曾评价道:“这是一本非常需要的书。不研究书中所记录的现实,我们无法全面了解我们的国家。不全面了解我们的国家,思考未来必将困难重重。”
现在,这个历经沧桑的城堡,已经逐渐恢复了他原有的修道院的功能。
看到有人在收土豆
看到小尖顶屋,好奇地过去看看
是一个仓库和地窖 储存食物准备过冬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