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是没有喝茶一说的,只有百分之四的华人,没有茶馆文化,满街的都是林林总总的KOPITIAM(咖啡店)。有的简陋但也不失雅致,看着堂后驼背的老人熟练的舀上一瓢开水,缓缓浇入印着蓝花的瓷制咖啡杯中(多年的经验已然知道咖啡粉,奶,糖,水的比例)。古式的大理石圆桌椅配上炭火烘出来的面包再蘸上点秘制加椰酱,味蕾即便不喜甜食也不由的在炭火熏出的香气诱惑下放纵一回。只是时下的年轻人爱去装修明亮有无线网络的连锁咖啡店,速溶咖啡加上烤箱出炉的面包,不懂得品尝的自是品不出崮中不同,只知道唯一的区别为前者咖啡1。2零吉一杯,后者5。9零吉一杯。十一年前的冬冬是不屑进着桌椅老牙,灯光昏暗的老咖啡店的,那是她还流连忘返于丽江灯红酒绿的古城,更没有为了吃片面包等着炉火慢慢升起的耐性。可如今她也会进老咖啡店看着这里的老人们穿着条裤衩,着件掉色的背心,拿着份报纸看两行抿一口黑咖啡,摇摇快掉下来却怎么也摇不下来的人字拖,坐着就渡过了一天。每当此时冬冬会想不知这店还能撑几年也不知明天可否见到这老人。
冬冬也不抗拒进新式的咖啡店天热时吹吹冷气,点杯冰咖啡,只有冰咖啡品不出了是否是速溶的?完全不同的景象,窗明几净偶尔放点轻音乐的陪称下都是拿着苹果、手提电脑穿着名牌的年轻人,他们也可以在咖啡店里泡上整日,拼命的在享受无限网络,恨不得一杯5。9零吉的咖啡能回个8零吉的网费。前着喝的是实惠,品着的是咖啡文化,满满的悠闲自在;后者喝的是青春,品着的是还未退休却已浪费的光阴,一脸的不安和困惑。
不知什么时候起冬冬学会了喝苦涩的黑咖啡,什么都不加,初老?搅着咖啡心想真的吧,连咖啡都爱老人口味的了。LYM对吃喝都不介意,多年来虔诚的佛教徒生活让他深信一切的味道都是三寸之舌在做怪,开水一杯就足够了。阿莱大湿最不能抵挡甜味,一杯大大的卡布基诺一下就被吸走了一半。各自忙碌的三人聚到一起突然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冬冬把一早托人从国内买来的地图摊开就从成都开始指着往上,三人才打破僵局。前半段的行程大家都无异议,只是新疆以后的就只能呢个边走边看了,西藏看了好近哦,只是两根手指的长度,能去到吗?咫尺天涯是这么个意思吧。LYM最年长也是出游经验最多的,法国,英国等地都去了三次,LYM开始分配个人的职责了,大家一起出去就是一个小小的团队,团队精神是要有的。LYM不可置疑的成了团长,主管钱财,这个工作冬冬是做不来的,购物爱冲动,做导游时养成了手散的坏习惯。阿莱大湿发挥所长名正言顺的负责摄影,冬冬负责吃和住,远在云南的的小咖啡细心和人缘好就负责后勤,黑牛自然的负责交通。
这个月似乎是冬冬失眠最多的,大惊大喜,起起伏伏。这晚又失眠了,与以往的不同,高兴、兴奋充满细胞。行李整理好了检查了好几次,出门必带的:护照、手机、相机、地图、钱、卡、电脑本也带上吧怕照片太多没有地方存放,而且辛苦下载的攻略都在里面。原来出门是要带那么多东西哦,古人出游好像一驴一行囊已足够,现代人烦恼多,多半是身外物引起的,可冬冬是凡人出门是要带那么多东西的,比古人多的还有一颗对未知旅途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