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陵水酸粉“三味俱全”

陵水酸粉香、酸、辣三味具全,十分开胃,是海南人街头小吃的首选。其粉圆而长,外观如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同样是腌粉,但其腌料与以上腌粉不同的是既香又酸,嗜辣者再加上一勺本地产的辣中之辣的灯笼椒辣酱,那便是人间的一大美食。顾客们喜欢吃酸粉,是因为酸粉独特的制作材料。米粉、牛肉、沙虫和鱼饼,佐料是酸醋、辣椒和用生粉配调而成的酱霹混为一体,就成了人间美食了。

10、椰挞

海南人都有喜欢喝早茶的习惯,每天早上遍布各条街道的茶馆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纷纷捧出自家焙烤的特色点心供茶客们自由选择,而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椰挞和蛋挞了。其形为圆,外皮细脆,其心由椰肉加蛋粉烘焙而成,入口椰香浓郁,口味极加。

11、红豆卷(面包)和肉松面包

第一市场口上有一家叫“欣园”的蛋糕房,红豆卷(面包)和肉松面包两种面包确实很好吃。红豆卷的内容是大红豆磨的,豆沙豆皮都看的见,吃起来很香很新鲜的感觉。肉松面包特殊的是里面居然有一团较稀的奶油,都是1.5或2元一个。这个店面最爽的就是空调,一个大5匹的空调就带一个十几平方的房间,特别是刚从嘈杂脏乱闷热的第一市场出来,一进入洁净明亮 冰爽的店门,有一种进入天堂的感觉,(记住哦,一定要先逛半小时第一市场再到欣园里面才会有感觉),两位小阿妹甜甜的嗓音还会向你推销冰棒哦,他们卖的是雀巢系列的,哈密瓜的因为冰多而更实惠。

12、海南椰子船

海南椰子船,又称“珍珠柳子船”,是海南琼海、文昌一带民间传统小吃。 用鲜椰子装入糯米、味料煮熟而成,具有浓厚的椰乡气息。一般只流行于椰子产地,只有个别餐饮店作产品销售。风味特点:椰肉和糯米饭紧密结合,色泽白净,铁饭晶莹半透明,状如珍珠(故有“珍珠椰子船”别名)。硬软相间,脆糕结合,慢品细嚼,椰香浓郁,清甜爽口。

13、鸡屎藤仔烂

海南一种植物叫“鸡屎藤”,这种植物在中药中也常使用,有清热解毒、滋阴壮阳、养血保胃之功效。海南人为了把药置于饭中,于是做出了“鸡屎藤仔烂”,就是把鸡屎藤叶和大米晒干磨粉,食用时和成面团然后搓成一个个如手指般大小,下锅煮熟。待煮熟后,在锅内加入生粉、椰丝、红糖、姜继续煮上五分钟,这样一锅鸡屎藤仔烂就做成了,看起来青乌乌的,吃起来倒是绵绵的,甜甜的。在农历七月初一,琼海市家家户户都要吃鸡屎藤粑仔,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

14、海南粽

北方的粽为圆锥形,用粽叶包得小巧玲珑,内装糯米,有花样的再在粽中加上赤豆、红枣。海地的粽则另有不同: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感蛋黄、叉烧、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大开食者胃口。

15、“打边炉”

海南火锅俗称“打边炉”,在海南无论冬夏皆打边炉。这种火锅高档的以山珍野味配红枣、党参、淮山、枸杞煮汤,再加生鱼片海鲜、牛百页、鸡肉烫食,复有豆腐、粉条烫食,后有西洋菜、 生菜、空心菜、小白菜等时蔬烫食,最后连汤带水吃完喝尽,吃得人人流汗(建省前打边炉,人们常吃得“三流”:流汗、流眼泪、流鼻涕。后“二流”皆因当时以炭头为燃料,烟熏火燎所致。建省后打边炉的燃料普遍改进,采用液化石油气或固体无烟燃料,后“二流”便没有了,但在偏僻乡镇或可体验得到),气氛热烈。中低档的打边炉以羊肉、鸡肉、猪排骨代替山珍海味,人们照样吃得满心欢喜……

16、黎族风味美食

黎族竹筒饭和苗族五色饭。

黎族竹筒饭中分别有盐巴香饭、黑豆香饭和野味香饭等三种,最值得推荐的是野味香饭,其中黄琼肉香饭最好吃。苗族五色饭是苗家人将山兰稻米分别用桑叶等植物的汁染成黑红绿黄等色,然后与白色的米一同蒸煮而成。

17、南山素斋

南山文化旅游区内的特色餐饮——南山素斋,颇有盛名,招牌菜有香油鳝丝、干烧鲈鱼、清炒冬虫草等。吃南山素斋最好的地方就是禅悦苑,那里的环境十分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