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沒能看著維多利亞港的夜景聽歌,那就換種方式,想做的事,只要心嚮往之,就一定能有達成目標的途徑:選擇坐大巴前往機場,沿途看著街景聽歌。看到旺角人多車多,所以比較早的坐上了大巴,沒想要一路上一點都不堵。這也才突然想到,還從來沒在香港看到過堵車,行人車輛都很多,但多是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喜歡香港的原因之一。

人之初性本善吧,道德和秩序,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很多人,即便他在自己的城市會闖紅燈、隨地亂扔紙屑、大聲喧嘩、插隊等等。人很難避免的容易成為“烏合之眾”,當某種規範樹立起來後,總有些人會叛逆的想要去打破,而另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人,就很容易選擇去追隨,人數多了,形成某種現象;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合理性”;習慣了,便開始上升到道德批判層面被重新重視。而當他看到一種有序的行為習慣,心中“善”的意識在經歷了一系列扭曲的演變後被喚醒。

這是好事,值得我們驚醒和學習。諸如此類的優質印象符號還有很多:比如書店,網絡以及電商的蓬勃發展,讓很多書店都不堪重負的選擇了結束經營,只有少數用夢想開書店的人還在苦苦堅持,至於現金流較為充足的大型書店也不可避免的日漸冷清。可是在香港,經常能夠看到書店,而且每次去都能看到不少看書買書的人,至於書,也爭氣的做到了品種多、種類全、言論自由。機場車站一直是一個我認為非常適合賣書購書的地方,可大陸各大機場車站多是以勵志類的書籍視頻做招牌,殊不知,這是一種多麼不自信的文化宣傳;在比如路面清潔,我曾經吃驚的發現一雙鞋底很髒的鞋,在香港走了幾天,鞋底居然像新的一樣,在那邊也從來沒見過一輛穿著“風衣”的汽車,當然你可以說它沿海,氣候濕潤,雨量奉派,這些不假,但我想絕不僅僅止於這些;還比如語言,每次到了香港,就恨自己怎麼把那點三腳貓的英語都還給那些只講語法很少英文授課的老師了,雖然現在很多香港人都在學習國語,但是如果不去那些常規的“景點”“賣場”,還是會遇到語言問題,粵語完全聽不懂,英語的水平便盡展無疑了。這也讓我意識到在教育上內容大於形式,能力大於成績,只是希望未來可以將這種不乏事不關己的態度堅持住。還能比如的事情太多太多,還是自己感受最有意思。

到達機場免稅店,買了一條煙,為了把上一次剩下的港幣花完,決定本次香港開銷均現金消費,沒想到結賬的時候翻遍了大包小包,只差了1港幣,就在我準備厚顏無恥的找售貨員佈施一文錢的時候,後面小哥慷慨解囊,化解尷尬,後來處於感激攀談了幾句。特別喜歡這種旅行當中不期而遇的人和事,或許溫馨,或許氣憤,但不管怎樣,他總會讓你多見一個或一種人。我堅信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一種緣分,一種命運的安排,你的人生也將在這種因果中不斷調整方向,完成它本該經歷的一切,圓滿你的人生。

赶晚机场,奔赴普吉。

旺角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