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餐,向今天的重点参观项目出发。目的地欧雁台坦博考古公园(Parque Arqueologico de Ollantaytambo)。忽然想起一个细节,就是欧雁台这个地名的发音。因为曾经读到新华网的新闻,里面把现任秘鲁总统Ollanta Humala翻译成奥良塔•乌马拉。我前面提到过,Ollanta这个名字曾经属于 Pachacutec的一位大将,也是欧雁台地名的来源。而Ollanta的发音来自克丘亚语,却是用西班牙文拼写而成,因为克丘亚语本身没有书写的文字,只有结绳(关于结绳,我后面会提到)。现任秘鲁总统有原住民血统,十有八九采用了这个历史名人的名字。那么,他的名字就应该翻译成奥彦塔或者相近的中文发音。这是一个硬伤(因为国内学西班牙语的很多)。而我手头的那本LP2007中文版《南美洲》干脆不译。那么,我怎么这么肯定这样的发音呢?因为我在欧雁台当地确认过这一点。我问了欧雁台本地人,问了库斯科的本地人,还问了利马的本地人。都说Ollanta是“oi-ian-ta”,Ollantaytambo是“oi-ian-tai-tam-bo”。也就是说,除了秘鲁总统名字译错之外,国内也把Ollantaytambo这个地名错译成“奥兰塔伊坦博”,正确的应该是类似“奥彦塔伊坦博”这样的音译。不过,我觉得欧雁台坦博更接近当地人的发音。加一句,当地人嫌麻烦,不说Ollantaytambo,只说Ollanta,即欧雁台。

这里有一个网站,可以听本地人的发音。比如听秘鲁发音,或者委内瑞拉发音,来读ollanta moisés humala tasso(秘鲁总统全名)。 网址:http://www.forvo.com/word/ollanta_moisés_humala_tasso/

如果不清楚秘鲁某地名、某人名发音,可以来这里学习一下。

欧雁台考古公园只是Pachacutec在这个地方所建城区和要塞的一部分,仅包含所谓的要塞遗迹(Fortress Ruins)部分。和马丘比丘一样,欧雁台有神庙、天文观察台、度假村、种植园和军事防守要塞等等组成。两处都是风水宝地中的上上选。正在想印加的风水师们有没有把秘诀传下来到今天。不一样的是,欧雁台除了考古公园这一块之外,还有很大部分的古城地面上一直住着人。而马丘比丘只有遗迹,那里没有居民。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点。还有一个不同点,就是马丘比丘的建筑除了盖顶早已腐烂消失之外,墙和基础都保存完好;而欧雁台的建筑除了上面提到的大神雕刻、地上铺的石头路、梯田的形状还在,其他基本给毁坏了。

考古公园的门票130索尔,其实是套票,另外包含库斯科和神圣谷的其他12个景点的门票。我们一共去了那里两次。第二次是3天后的神圣谷一日游,也包含欧雁台考古公园。但第二次去的时候,我老婆病了。我们就没再登顶。好的景点,身体好的时候先给游一下,免得下次病了留下遗憾。这也是我出门旅行的一个小经验。

两次经过那里,公园进口外面总是坐着这位盲艺人。他在那里慢慢地弹着巴拉圭竖琴(Paraguayan harp),心无旁骛的样子。听说这种竖琴的制作工艺在于其特殊的琴弦,这些琴弦传统制作使用猫肠为原材料。巴拉圭竖琴与秘鲁排箫混合奏乐,给我一种如泣如诉、时而迷醉又时而惊魂的感染力。

进入考古公园的第一印象,就是眼前雄伟壮观的印加式农业梯田,层层叠叠,高大开阔。我们就沿着那道石砌的陡峭的阶梯开始往上攀登。

石阶

这是从太阳神庙那里往下看要塞的印加梯田。梯田也可以说是秘鲁建筑的一个大特色。为什么秘鲁有这么多的梯田?大致来说,一是因为秘鲁沿海平原几乎没有降雨,太干燥,所以安第斯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雨量较多的高原山区;二是因为山区平地少,建造梯田是一个农业种植和灌溉的好办法。梯田使得以前没法耕作的土地变得可以耕种。

从山上往下看,水神庙。在相对缺水的安第斯山区,拜神拜到水神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张图中间的那几块大石头看似貌不惊人,其实是杀人无数的解剖台。印加帝国虽然不像阿兹特克帝国那样嗜血,但重要的敬神活动还是要献活人或者新鲜挖出的心脏的。。。。。。

右上角是位于梯田结构顶端的太阳神庙(Templo del Sol)。据说它建到一半就被废弃。左侧是十龛庙(diez Hornacinas)。

这是太阳神庙周围丢弃的大块的安山岩石(Andesite)。Andesite这个名字就来自于Andes。安山岩是安第斯山区产量丰富的建筑用石材。印加人通常以2000至3000人的人力,用皮革或麻类织物做成的粗绳绑住,从十几公里以外的采石场拖来这些巨石。

十龛庙近景。印加人除了崇拜太阳神,还敬祭其他的一些次级神灵。

Diez Hornacinasten的英文是Ten Niches。Niche就是“龛”。这是龛的近照。

坚固而雄厚的护墙虽经500年而稳如安第斯山。上面的斑斑锈迹却是因为安第斯山脉富含铁矿的原因。

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在这些护墙的大石头上,就是那一个个称为“杰达斯”的凸起状物。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这些“杰达斯”究竟是拍什么用场的。

离开欧雁台考古公园之后,我的脑子里还在盘旋着一些未解之谜。比如,坡顶上最大的一块安山岩重达140吨!要拖动这样的一块石头,需要2400人的拉力。问题是:印加人虽然有的是,拖的时候,这么多人站在哪里?还有,看上面的图,那些大石头紧丝密封地垒在一起,每一块石头的表面又是那样光滑平整,印加人用什么工具做到这样的精密工艺?我读过很多推测和假设,似乎都不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我们到今天也不知道印加人实际上是如何建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建筑物,就像没有人能够解释埃及的那些石头建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