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旅行只有目的地却不需要目的。旅行是一种心情,一种感悟,一种放空。如果一定要给这次西安旅行加一个前提,那必然是要从去年九月份说起——源于一位远方好友的推荐,我开始了《大秦帝国》的阅读。浩浩荡荡。读一本书,很简单,看一段历史,也很简单,而看完关于一段关于久远的历史的长篇小说,关于那些被教科书拟定的论点如此“轻易”的就在我心里成了“偏见”,那么我发现自己需要反思了,再也无法从容淡定了。我对自己受过的教育感到质疑,我对自己的行为人品感到质疑,我对这个社会古往今来发生的种种感到质疑。我甚至于希望有“时光机器”能带我会带那个战火纷飞的纷争时代去探个究竟。从此我无法释然,也知道了即便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能够有我满意的答案。

我欣喜,因为还能在这样的年纪接触到《大秦帝国》,还能在思维近乎固定的年代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思。

我压抑,是那二十多年的成长、教育瞬间成了一张白纸,我得不到真相,亦几乎得不到身边朋友的感同身受。抑郁在心中,又是一种“替古人担忧”的庸人自扰。

我惶恐,因为我也能够平心静气地淡忘这一段故事,几个月后,我忘掉了曾经朗朗上口的人物、事件,也忘掉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另外一位史学家笔下的强韧。但我忘不了一个战神,一个长平之战,一个始皇帝,一个呜呼哀哉的短命而辉煌的王朝。惶恐中,我似徘徊迷雾,又发现自己的人身值得更多的思索——那是不关于历史,而仅仅是辩证的认清自己的人生征程,磨砺与馈赠的自我心态。

我要读懂的东西仍旧太多,时间一长,万物就开始沉淀,在心底,我希望那些不会成为“淤积”,而仅仅是关于时间、岁月的沉淀。

一本书的力量真心可以那么大?我不置可否。我不是“一叶遮目”的吧!想去到森林里去,看完绿叶看红花,看完飞禽看鸟兽。这么多年,低着头走路,也开始感觉到了那么踏实。但何时才能变得“从容”?那是毕生的心愿哪~~

再回头来说说西安之行。

我说的是“行”而非“旅”。旅行各有意义,但我更多的是满足于旅行中个人的心理变化以及感悟。行,是行进,是修行,与其说这就是一趟果敢的“行”,不如说我希望这次去西安是我所期待的“行”。我想说,过程很重要,但结果是很个人的,我并没有心思去评价我能够达到我心中所想的几分,这些无足轻重。

有“旅”有“行”,是现代人的休闲并且体验的模式。我想说,走出去,必然会有所得。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三月底,忽然就想起前年清明节去的一趟北京,去年因为假期原因,没能成行。今年必定要做些什么。开始犹豫去云南,但因为对云南的历史一片空白,也来不及恶补(PS:机票也贵的吓人)。那么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西安——那是长安,那更是商鞅的咸阳城。

清明过后,深圳是三十度高温。6号从宝安机场出发,13:15到达咸阳国际机场。踏上这片刚被雨水冲刷过的土地,眼下一片清新,气温不到十摄氏度。我把西安想象成像北京一样的万物肃穆,秋冬里的萧条景象让人无法欢笑——但在西安,神奇般的就见到了各种绿油油的植被,尤其是路旁的束束三叶草,两旁是红的含蓄、白的古朴的各种花儿。我想这才是西安,哪怕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古城的气息脉脉传承,已经深深打动了这个异乡人的心......

这就开始了我像是“早有预谋”的西安之行......

深圳宝安机场,起飞啦~~~

深圳的上空,云朵飘飘~~

所谓“风起云涌”~~

可以看到西安地面啦,哈哈

飞机着陆咸阳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