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在暹粒呆的最后一天了,还有两个景点没看呢!所以我们又起了个早,5:40起来,直奔大吴哥城的巴方寺参观。 6:30我们到了大吴哥城,没有了喧嚣的人群,清晨的大吴哥十分安静。早上雾气大,巴戎寺前面的广场有些朦胧。偶尔有当地人骑着自行车或是摩托车经过。或许,这就是吴哥城应有的本来面貌? 巴方寺也有译成巴本宫的,建于1060年,建造者也不太著名,是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这里是他的国庙。巴方寺规模不小,最外围的面积是425*125平方米,呈长方形。从斗象台北面穿过去就到了巴方寺的东塔门。前一段时间巴方寺在维修,现在已经修复完成,可以随便参观了。

经过东塔门以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长长的空中参道。这段参道长200米,说是空中参道,实际上是一段架高的石板路,由4列高约两米的粗大石柱支撑。这段参道有连接地上和天界的“彩虹之桥”的含义。参道的左侧有一个水池,水不深,我们到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在清理,水深也就到他的腰部。参道的中央靠近中心建筑一些,有一个十字形平台,上面有一个没有顶的石柱建筑遗迹,可能是以前的外塔门。十字平台的左侧有一个很规整的水池,是以前的沐浴场。

巴方寺的中心建筑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共五层,呈长方形,一、三、五层是三条同心长廊围成了三个内围。金字塔建筑的的基础和第三围的长廊重叠,面积120*100平方米。三条连续长廊在东西南北四方及角楼都有塔门。

空中参道尽头和金字塔建筑并不连续,要从参道上下去,绕到南边再上去,有搭好的木质阶梯,虽然陡一些,走起来却不困难。空中参道和金字塔建筑之间有一些小石柱,半米来高,像是什么的支撑。

中央金字塔形建筑据推测原高50米,现在肯定是没那么高了,我估计有20~30米左右。由于早,几乎没什么游客,顶层平台十分安静。顶层的景色也不错,长廊遗迹十分规整漂亮。顶层的长廊如同一个个画框,从不同的角度看景色都有不同。从顶层可以俯瞰整个巴方寺,还可以远望东边的长参道、东南边的巴戎寺、南边的巴肯寺和北边的吴哥古皇宫。6:50多太阳从东方升起,光影的变化更加丰富起来。

参观完顶层下到二层,二层的长廊也修复的很好。除此之外,二层的墙壁上有很多的小型雕版,题材也广泛,看样子像是新修复的。我觉得,这可以说是巴方寺的一个特色了。除了常见的门楣,细长柱的雕刻题材以外,墙面上有很多小型雕版装饰,有动物,动物与人、莲花等图案。除此之外,小型雕版上还有很多的舞蹈,战争、狩猎、神话传说,日常生活等场景,我也看不太明白。这些雕版雕工细致,叙事性强。在别的古迹中,我没注意到有如此集中的这类题材的雕刻。

除了顶层,参观完巴方寺我们从西面下来,这里还有一个景致:整个西侧的轮廓是一尊巨大的卧佛。这项工程始于十六世纪,建材来自长廊及其他建筑,但是并没有完工。

巴方寺曾经被戏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拼图游戏”。在柬埔寨内战前夕,一队法国考古学家不辞劳苦地将建筑逐块拆散,编号。还未开始修复,柬埔寨独立,之后内战开始,法国考古学家撤出,他们的原始记录毁于红色高棉之手。经过随后多年不辞劳苦的研究,这项吴哥最艰巨的修复工程之一终于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