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离开家乡去京城听候调遣的路上,有一天晚上住在了一个小客店里,眼看自己就要为官一方了,包拯心情是辗转反侧,不能辜负百姓的期望,于是即兴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诗文的大概意思是,一个人要心情如水,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处事原则。只要你是一棵参天大树,最终总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好钢是不能让人弯曲作成钩子的。如果仓库里粮食多了老鼠和麻雀们也会高兴,草原上荒芜了,兔子和狐狸也会发愁没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经有很多的教训了,作为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被历史嘲弄的人。虽然包拯的这首诗并没有北宋大文豪们那么高的水平,却用真心写出了包拯的做人之道和为官的原则。

包拯从天长知县时升任端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知州。当时的端州可谓是穷乡僻壤,离中央很远。当时的端州盛产一种名砚“端砚”,它也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和湖笔、徽墨、宣纸一道,并称“文房四宝”中的绝品,并名列第一。当时的文豪,以能得到一块端砚为荣。端砚只产在端州山上的几口岩洞里面。在以往在端州任职的知州,每年要向皇帝进贡五十方,而且还要在上贡朝廷的端砚数目之外,再多加几十倍,作为贿赂京官的本钱。包拯上任之后,下令贡品端砚决不多交一块,不能给砚工添负担。并上凑皇上,进贡的端砚由五十方减到了十方。

一年以后,包拯升任,当地的砚工为了感谢包公的恩情,私下做了一方精美的端砚,用红绸子包上偷偷的放在了包公的书箱里。当包公离开端州后,他的船在羚羊峡口遇到一阵奇怪的大风雨,大家都很奇怪。他亲自下舱检查,发现自己的书箱里私藏了一方端砚,上面刻着“敬奉包拯大人,端州百姓跪送。”包公知道这是当地百姓悄悄送给他的。包拯一言不发,感慨万千...随后就将那方名贵的端砚丢入了江水里面。只见刚才还狂风暴雨的天气突然就变的风平浪静,云开日出。包公于是两袖清风的走了,于是民间流传包公走到那,那就云开日现,朗朗乾坤,于是后人就给包公起了个名字,叫做“包青天”。民间的传说虽然带有神化的色彩,但是包公为官清正的故事却非常的感人。

包公死后,人民怀念他,敬仰他,把他看作正直和无私的化身,将他的事迹加以想象和发挥,编成故事或写成戏曲小说,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广泛的流传着。时至如今,包公仍然受到了历代人们的赞颂和感戴。不清廉者不能为官,为国事尽忠的思想,是包公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这也永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