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狭窄的樟木,早晨显得异常的繁忙与拥堵,道路上停满了尼泊尔货车,而这些货车每天都将“Made in China”的物品运回国去。樟木镇离边境口岸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便打的来到了口岸。因尼泊尔时间比我国时间要晚两小时十五分钟,两国海关出入境要同步,因此樟木口岸海关要早上十点才上班。和晓云从旅馆出来,坐了一辆的士,15元一人到达口岸处。这才九点钟,天空一直下着雨,而出境口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排队中认识了一位来自杭州的吕童鞋 ,他和他老师同行,而他老师在尼泊尔行程结束后将继续去往印度。当他听说我们将搭车回拉萨,然后搭车走青藏线。吕童鞋很有兴趣,于是决定回程捡上他。看着人群,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去往尼泊尔,可想而知到了加都后应该满大街都能见到中国人的面孔,好吧,我定义我的尼泊尔行只是去打酱油的。

经过一系列的出境检查,终于踏上了中尼友谊桥,一边是中国,一边是尼泊尔。姐也终于出国了,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踏出国门,嘿。到了尼泊尔入境口,又是一系列的登记检查,原始的翻包检查让人不太习惯。在填写登记单时,不小心瞟见我前面男森的护照上赫然写着“小强”的名字,哈,居然叫小强,我竟喊着名字笑出声来,好吧,就这样捡到了小强。小强是结伴骑行川藏线到了拉萨,而到了拉萨也就将自行车卖了,而现在是独自尼泊尔行。就这样,尼泊尔行便是三人为伍了,而后来小强更是与我一起回国搭车到拉萨,走青藏线也是我俩一直同行搭车,直到敦煌才分开。

一个国家的发展如何,可能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道路了,一进入尼泊尔境内,道路便是坑洼不齐。检查登记完,三人便往前走去坐大巴去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350卢比,120公里的路程,竟然颠簸了近六小时,可谓是全身抖动运动啊,而这一段狭窄崎岖的山路更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湍急的波曲河,破旧的巴士上挤满了人,而车顶上还坐着当地人,真是佩服他们的勇气啊,如此颠簸危险的道路,居然还能外挂。到了尼泊尔境内,海拔也逐渐减低,而气温则是逐渐升高,习惯了高原的凉爽气候,这一路上蜷缩在破旧的巴士座位上闷热的不行,虽一百二十公里,却如此的漫长难熬。一路五次尼兵检查护照和翻包,其中第四次,一个尼泊尔兵哥哥翻看我前面哥们背包时,发现一满是中文的瓶子,便严肃的问“what’s this?”只见那哥们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的说到“驱!蚊!水!”瞬间笑喷,兵哥哥看我们笑了,也忍不住笑了………敢情说慢点说标准点别人就听得懂一样,哈哈~~~那哥们很无辜的解释道,我不知道驱蚊水英语怎么说啊,哈,好吧,我们都不知道。而当兵哥哥检查我包时,我礼貌性的双手合十并说了一句仅会的尼语“呐玛斯德”。兵哥哥严肃的表情瞬间露出了笑容,回了我一句“呐玛斯德”,且便没有仔细翻查我的包了,哈哈。

尼泊尔的货车,巴士车都很萌,五颜六色,更有趣的是车喇叭声音居然是婉转的音乐,哈,一个风趣幽默的国度。

初见加都,脏乱是绝对的代言词,而英语的硬伤也凸显出来了。随处可见的垃圾,尘土飞扬的车站。终于坐上了类似于国内奥拓车一样的出租车到了加都的商业步行街泰米尔区,而这里也是中国人的集聚地,因此在泰米尔街上走着,会有一种在国内的错觉。最终三人在一家尼泊尔人开的backpacker hotel住下,(而后来才发现,在申请签证单时在填在加都住所时随意填了backpacker hotel,想不到真的又意外的住在了这里),三人间,每人400卢比,相当于二十几块人民币。而在加都的第一餐,让我们知道了在饭馆吃饭居然还有“服务费”。初见尼泊尔,奔波劳累的一天,没有太多的惊喜,便早早钻进旅馆里进行个人、衣服大清洗,不愿出去。

晚上与叔叔微信聊天谈心,敏感而脆弱的天蝎座……而玩世不恭的感情也只会注定使自己更加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