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普陀山 镇山三宝之一的多宝佛塔,又称宝佛塔,俗名“太子塔”,建于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浙江 省唯一的元代石塔 。
佛塔位于海印池南端,是一座高18米的五层方塔 ,双层塔座,三层塔身,有台无檐,全由太湖美石砌成。上三层四面均凿龛雕佛,造型别致,气韵古雅,尤其是第三层四周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小像,神态温和凝重,给人以亲切端庄之感,其独特的宝箧印式造型为全国罕见;佛像的背景为十八罗汉,每个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层石台置石栏,石栏柱端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石塔底层基座平台较宽,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四周栏下雕有四个龙头,张口作吐水状,雨天水 从龙口流溢,如龙垂涎。
宝塔系元代元统年间由山僧孚中禅师募资改建,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江南诸藩王资助,并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1919年,印光法师与住持了余、了清等请无为居士陈性良募捐补修,形成现在的造型。清晨时分,日出海上,站在塔院中闻听普济寺 传来的悠扬钟声和百步沙 海滩的澎湃潮响,两声互相应和,激荡心胸,令人神清不已,故得“宝塔闻钟”之美名。
塔院内还有诸多古迹、题刻,康有为到普陀山时曾在塔院内假山石上留题“海山第一”四字。在宝塔内还曾发现了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聊城 御史傅光宅所撰、余姚 俞近旸所书的《普陀山太子塔下藏零牙志》。
来自游记宁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