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地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绝美之地。

白鹿,离彭州36公里,离成都市区70公里,自驾的话,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到了,很方便。

有人说,白鹿是嵌在龙门山里的一颗明珠。

而正因为如此,08年那场地震,将原来的白鹿古镇几乎破坏殆尽,满目疮痍。

也因为这场地震,在灾后重建中,根据她的自然特点和与法国的那一些历史渊源,被重新包装定位为中法风情小镇,着力发展旅游,因此她的美丽渐渐为人熟知。

可以说,在成都,没有比这里更浪漫和异域风情的地方了。

徜徉在巴洛克、洛可可之间,任由和煦的阳光打在身上,惬意无比。

每一处设计,都透着典雅与浪漫。

就建筑风格而言,其实蛮“杂乱无章”的:巴洛克、洛可可、哥特,法式、巴伐利亚式,西班牙式、东欧式的建筑都可以在这看到,不过整体搭配还蛮舒服的,不是当初设计者是不明就里还是故意为之。

询问过老板,椅子是橡木的。

在阳光下,散发出淡淡的优雅。

生活在这么多的“山寨”建筑一下,当地人却也不觉得别扭,日子从前怎么过,现在依旧怎么过。

该收购药材的收购药材,该晾晒食材的晾晒食材。

怪异但也蛮和谐的画面。

想想万里之遥的欧洲小镇,该做奶酪的做奶酪,该采食浆果的采集浆果,一样的建筑,一样的劳作。

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生活的本来面貌,便是好的。

可惜不是在琉森湖和莱芒湖边,不然,一定会很卖座的。

日光温暖了身心,不如就在路旁的咖啡馆坐下,来杯摩卡吧,气味和建筑风格很搭。

建筑虽是山寨,咖啡味道却不打折,应时应景,迷醉迷幻。

法国梧桐,颜色很搭。

由于晚上决定要去九尺镇吃鹅肠火锅,中午就随便凑合了,街上唯一一家面馆,味道还可以,白味尤佳。价格也和市区一样,并没有盛传的贵到哪里去。

也许是老板人好吧。

中午生意不算太好,于是乎,煮碗面,老板边搁下摊子到门外晒太阳去了。

生活很闲适啊。

姑且可以把这里当做中心广场吧,正午时分,静悄悄的。

寻枪。

不算是旺季,所以游客很少,镇上全是晒太阳的本地人。

法国梧桐配法式城堡,让我想起了一个地方。

枫丹白露。

如果城堡后面有一块葡萄田就好了。

与领报修院(白鹿书院)行程鲜明对比的,是书院门前这两株银杏,历经百年风雨,地震天灾,仍然挺拔屹立,傲立山头。

根深树不倒,大概是这样吧。

能征服大自然的,只有大自然。4年后的今天,一旁的高大宏伟早已化为尘土,她却愈发灿烂。

站在白鹿书院最高一级台阶上,周遭美景,一目了然。

白鹿河蜿蜒流过。

法国人在白鹿不仅建造修道院,也办学,创办学校,兴办教育。

这座石桥,也是法国人修筑的,曾经镇上连接河对岸学校的唯一通道。

也是拜那场地震所赐,双孔的石拱桥塌了一半,剩下另一只孔形单影只。

4年后的今天,桥已经不复当年的车水马龙,只剩那些不屈不挠的植物,愣是在石头上发了芽,终身守护,不离不弃。

本以为来白鹿就是领略异域风情看看地震遗迹,没想上天安排了一个惊喜。

一个秋天才会有的惊喜。

总觉得,不管多好的地方,一定要有水,有了水,才有灵性。

这也许就是全国各地古镇都在学丽江的原因吧。

但是那样却又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了。

邻近冬季,河水温婉清丽,护着这一方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

夏季来这里玩水应该是很好的选择,可惜夏季就没有银杏了。

顾此失彼,有时也是自然的抉择

来之前,却是没料到白鹿有银杏,而且黄的那么纯粹,那么绚丽。

这,才是秋天才有的童话。

可能是在山里气温低的缘故吧,这里比70公里外的成都城早了半个月进入银杏观赏季,碰上这美景,纯属误打误撞,或者叫,缘分。

在地震没有破坏的学校围墙边,银杏,肆意生长。

一地金黄。

也是来到白鹿才发现,水杉这种植物也可以这么美。

不同于市区水杉的棕褐色,这里的水杉,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朱红色,与银杏相交辉映,煞是好看。

童话的背后,往往都有个悲伤的故事。

正是有了这些铜像,我们才能感受到5.12那天那一时刻的惨状。

不得不用黑白照片,那种恐惧和无助仿佛又在心间蔓延开来。

最牛教学楼遗址。

不幸中的万幸,地震断裂带刚好穿过两栋教学楼之间,虽然地基被硬生生的拔高了3米,索性教学楼没有倒塌,百条生命得以保全。

4年的时光,断裂带已是杂草丛生。

只有残垣断壁,默默诉说着历史。

人性,永远会在最危急的关头,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如同这两株合欢银杏,团结,便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最后再看一眼这童话故事吧。

距离白鹿镇不远处,另一处历史值得铭记。

大自然总会以不经意的力量,让人们永远铭记。

开车往回走,路过丹景山,从这里进入成都平原,一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