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晚上睡得很饱,八点多起床,去对面店里吃了整个西部最平易近人的美食:牛肉拉面、羊肉肉夹馍。

想想前天还桌子前边鼠标键盘呢,48小时之后竟然到了整张地图最西端、整个亚细亚最中心的城市。坐在周围的是小区里早起的市民,呼吸着满是膻味的空气,一口面加点辣油,速度和时间真是不可思议。在这个城市八点算是醒的超级早的点了(乌市与北京时差两小时),不过这两个时区差并没有让我们有太多不适应。之后几日这点时差经常被我们加来减去,算算今天其实起的有多早,想想昨天午饭吃的可真晚。

出发啦!向着更北边奔跑吧!此时的心情当真是雄赳赳气昂昂,真的希望自己变成GL8的车轱辘,急速飞到可可托海,那个之前根本没听过,现在跟别人说别人也没听过的神奇的地方,那里有想象不到的金黄色树叶、纯蓝色天空、冰蓝色的河水。

但我看着滴小雨的天,灰蒙蒙的一片,雾气下的钢筋水泥建筑群透着现代城市独有的冷漠与冰凉,一点一点滴落在红色冲锋衣上。高速公路、服装市场、烟酒超市还有成都小吃,都叫嚷着跟我说少年啊这里的确是与北京一样。

出了城,上了国道,直奔可可托海。百度差不多五六百公里,我们乐观的想,一公里一小时中午吃饭加休息一小时,路上随手拍拍半小时,晃晃悠悠下午五六点怎么也到了。我们想像着别人游记里面写的波澜壮阔的语言交织成杂志封面样的情景,想着回去怎么炫耀我走过大西北的路,看过碧蓝色的天,闻着被太阳烘烤过的土地蒸腾起来的土腥味,随手一张羚羊野马的照片,如此的酷炫。

然而窗外天是灰的,路是灰的,两旁的荆棘沙砾是灰的,深深浅浅,沟沟壑壑。倒也是一幅墨画,只不过江南的氤氲到了这里变成了阴云,草长莺飞变成了乌云压顶,远处的磕头机依然作业,乌云、蒸汽、灰烟混合在一起,有着灰暗的末日感。

车上并没有放摇滚乐。后座三人只能斗地主,累了就各自掏出电子设备拨来拨去。窗外从沙棘土坡看到戈壁红土再到荒原沙漠,地貌特征的改变竟然让人提不起兴致,甚至懒得叫师傅停下来踩一踩干涸的土地。时间也在变化很小的颜色下面流淌出一条与G216平行的曲线,毫无意识之下已经过了计算中的大半。

第一次停下车休息距离出发有四五个小时了,可可托海依旧遥不可见,我们实在想不出在这一片荒漠的后边是有山有水有午饭的。车子向右靠了靠,我们停在路边,即使是车行量非常小的国道,也要注意车身安全。我在车里坐着,另三人纷纷拿出早就捂热的黑色机器,调焦、框景、咔嚓,对着几十平方米的芦苇草(大概)瞄准了二十分钟。相机们争相竞赛,互不相让,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想是终于能呼吸呼吸世界的味道了吧——被闷得太久了。

我坐着思考,一个问题冒出水面:是不是该吃饭啦?

汽车终于在天色向晚的时候驶进了富蕴县,来不及走上县道就进了山。

天色稍暗,也开始下大雾,警察叔叔拿着指挥棒和写有(雾天限速)20的三角牌子在前面等我们。几番叮嘱过后,我们正式进入大雾的山区,以十五六的表速。前面能见度只有二十米,阳光透不进来,几盏昏黄的路灯隐约在雾中发亮,提醒这辆小车这里有个转弯,请注意前方车辆。

无论怎样,我们的小车在两个小时后驶出了雾区,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