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气原因,我们在百侯也未多作参观,仅仅是看了百侯的柚子园和百侯著名的古宅:肇庆堂与通议大夫第。

百侯盛产蜜柚,虽说无论是品种还是技术均是由福建所传,却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口感好且比福建蜜柚早成熟20天。我们去的时候并非是蜜柚成熟的季节,虽未吃到却可参观柚子园。园中柚子已然挂果,一颗颗柚子真的是让人垂涎欲滴,只恨当下不是季节。

肇庆堂与通议大夫第是百侯较有特点、保护也非常完好的古宅。一商一官、一富丽堂皇一庄重典雅,倒也能充分反应百侯古宅的特点。

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距今已有90余年之久。是百侯镇侯南村楼下人杨敬修的三儿子杨荫垣斥资兴建。建造西式洋楼时还特地请外国洋人为督工进行施工,先后共历时三年,花耗银元一百万之多(据说合计现在是要过亿),大屋终于落成,其屋内上堂牌匾“肇庆堂”为胡汉民亲笔题写。整座建筑全部砖土木结构雕梁画栋,屋顶屋檐等用瓷片及粘泥和木工雕塑而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堪称世间精品。传说建筑时专门雇请师傅,自建瓷窑烧制瓷片自用,故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据说大屋建成后与工匠等结算工钱,因钱款太多,居然以收谷子用的插萁为单位去计算,当真是土豪的不行。

通议大夫第,约建于清乾隆1750年,距今250多年,坐南向北,砖土木结构,为标准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屋内有9个厅,18个天井,建筑工艺精致,雕梁画栋,正门顶灰塑“通议大夫第”白底黑字。与肇庆堂的富丽堂皇不同,通议大夫第因是官宦住所又是皇上钦赐的宅地,故整个宅子如一座衙门一般讲究限制诸多。

“通议大夫第”又俗称“一腹三翰院”,是指该屋主人杨缵绪与其弟杨黼时、杨演时,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先后考取了进士,而且都成为翰林院大学士。因为这是一件罕见的事,所以在民间传说里,就有“什么隔河两宰相,十里九状元,还不及我一腹三翰院”的故事。

两座宅子现在均是作为景点向外界开放的,而通议大夫第现在依然有居民在居住(在里面拍照是要收费的,所以通议大夫第的几张照片都是盲拍),只开放了一小部分。

至此我们的重游大埔之行便已结束,转过天我们便要随闷哥回深圳,继续我们的吃货之旅。因为开篇我便讲了大埔的诸多好处,所以在这我也不做总结了。只是在我们走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与大埔山清水秀不太协调的东西:火力发电厂。虽说可能会因此带动经济改善民生;虽说环保技术及标准会讲污染降到最低,但是在一片青山环绕、绿水潺潺之间突兀着一座火电厂,总叫人觉得是一幅风景画中被人泼了墨水一般。

在临近离开的时候,我还向大哥家里借来踏板车,独自在村子里转了两圈。不疾不徐地行驶在幽静的乡间小巷,两旁鸡犬相闻,绿影婆娑;车子轻轻将空气划开,你都能感觉的空气中的温润。

若有看官觉得大埔值得去,我只建议尽早去,趁现在还能看到真正的客家原生态,也奉劝游人带走美好回忆的同时也要带走垃圾,保护好这美丽的小镇。

百侯柚子公园

真应该秋冬来。。。

偶遇一片烟叶

肇庆堂,观赏古建那天也是大雨滂沱。

屋檐上全是彩瓷

近百年后的今天,清洗过后依旧是光彩照人。

屋檐下都是木雕

这货看着像龙,其实也就是一鲤鱼,不过是主人家想要沾沾龙气而特意烧制似龙而已

这彩玻璃如今不稀奇,当年可是贵比黄金的

这是拿木头雕出的竹子

各处的雕塑均有含义

一侧的西洋风格建筑

这宅子里是一农博馆

陈设一些农耕用具

据说肇庆堂完工结款时因款项巨大而用此物为准

客家人用餐景象,里面东西我们基本都吃过。

五谷杂粮

天井多用卵石铺就且摆出一个钱币的造型,寓意纳财。

一腹三翰院的咸庆堂,很是厉害,应该相当于三个儿子全是省部级干部。

这里还住着老宅的后人,拍照也是要收费的,所以也就盲拍了几张

厅堂上依旧供奉着这家的老祖

这砖墙既是当年建造时的砖墙。

另一座老宅,没有进去,忘记叫什么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