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喝的奶茶,味道真不错。之后,石不能言安排人带我们去骑马,我和千古都是头一回骑马。好在有人领着,挑选的马也比较温驯。其间领马人带着我们的马跑了几下,感觉身体晃动厉害,若不是抓住马鞍上的把手,很可能就会被颠下来。领马人告诉我们用脚尖踩着马镫,小腿肚子夹住马,身体得附和马的身体动。看到一些人骑着马飞奔,真是不胜羡慕。

骑完马,跟昨天一样,小王继续开车,带领我们三人奔赴千松坝原始森林公园。它处于草原和山地的结合部,地形独特,在山谷中,生长着以云杉、落叶松为主的大量植被,间杂野花、灌木,松果满地、野菌丛生,竹子却少见。进入森林,我们下车步行,沿着山谷穿林而过,石不能言一路介绍着这儿的植被和植物,其中节节草我是第一次看见,它们紧密覆盖在林坡上,身体一节一节,很漂亮。没走几步,就会看到泉水从山岩下渗出,形成一条小小的浅流,随着沿途其它泉眼的加入,浅流慢慢形成了小溪流,声音自默默变成潺潺。山谷中寒意阵阵,据说年平均气温只有1°。在一座山坡下,石不能言让我们停住脚步仔细听,松林传出一阵阵呼啸声,如怨如泣,摇荡心扉。须臾,石不能言说若是深秋之后,护林人独自走到此处,听到的声音更为萧索,很容易产生回家的念头。然后,石不能言给我们念了他以前写的一首绝句。

闻到涛声不见舟,山居又是一年秋。西风向晚林深处,相伴云流似水流。

继续沿山谷前行,渐渐能闻见人说话的声音,以为前头有人,结果走到前头,只有深林和穿透的日影,不见半个人影。我们便谈起了王维的一首五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我们眼前的情景几乎跟王维这首诗里所写的一模一样,不由得倾叹王维善于体物的功力。

在小镇上吃过午饭后,我们前往燕山大峡谷,首先在途中石不能言另一个朋友那稍作休息,午睡了一下,然后才驱车发往燕山大峡谷。小王开着车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盘来绕去,一路低行,直到开进一个大山谷中,这里便是燕山的腹地。一条大溪流低调地潜伏在山谷中,它跟我同姓,叫汤河。进入峡谷后,呈现出的景致跟草原上完全不同,峡谷两岸山峰峭立,山石多变,峡谷中水美草丰,一些朴素的村落遗落其间,如同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我们一进入峡谷便跟刚踏上草原一样感到莫名的兴奋。更高兴的是这儿暂时未得到开发,所以游人稀少,环境没有怎么破坏。溪边隔一段路就能看到几只毛驴在安静吃草,对于南方人来说,这一切都新鲜无比。我们在溪水边停留了好几次,美美地享受着这里与世隔绝般的曼妙时光,山、石、水、草,各自透露着自己独特的神韵,还有这儿的村庄和人,特淳朴,只是看不见年轻人,都是妇媪和老人。也只有他们才适合这节奏缓慢的乡村生活,而年轻人早已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过着分秒必争的日子。

有一段路,小王忽然减速,他说前面路上有一条蛇,我们赶紧伸长头看,果然一条黑蛇正扭动着身体从马路的一边穿越到另一边,等黑蛇过完马路,小王才恢复常速。看来这儿的人保护生态的意识很强。若在南方,不知道有几人去追打这条黑蛇了。

晚饭我们在峡谷里一家农家小院吃的,后面是一个菜园,南瓜、豆角、辣椒、茄子、西红柿,应有尽有。还有几棵李子树,结满了果子,我们伸手摘了几个,尝了下,还蛮好吃,就是有点小。很多果子熟了掉在地上。千古问主人家为什么不摘果子,主人说果子多,吃不了那么多。菜园后面就是小溪,对面有几十只绵羊在尽情吃草,牧羊人是个瘦瘦的中年妇女,衣着邋遢,看到我们她尽量让自己藏在树后。在进入大峡谷时,我们看到一旁的山崖上,爬着一群绵羊,放牧者真是个高人,也许是因为没法才铤而走险的吧。不知峡谷中有没有规范的放牧区,这个问题我当时没有问石不能言。

趁着饭菜张罗未妥,我和千古又沿着马路走了一段,发现这儿的人喜欢养花,还发现他们喜欢把玉米跟向日葵种在一起。那些高高的玉米地,让人想起诗人郭小川笔下的青纱帐。郭小川就是丰宁人。走到一个山岩下,发现山顶高高耸立着一颗大松树,姿态不比黄山的迎客松差。在山脚的水库旁,我们还撞见了几头毛驴,我惊喜地走过去跟一头小毛驴近距离接触,却引起旁边一头大毛驴不安,它怕我伤害小毛驴,眼睛朝我瞪,做出一些声音向小毛驴发出信号。小毛驴看了看我,也有意避开,然后朝它母亲方向移动。另一头黑色小毛驴却迎头朝我走过来,高抬着头,两只大眼睛紧盯着我,像是要驱赶我的样子。为了不让它们误解,我只好退后。

不久,小王开着车来找我们,我们赶紧回去。晚饭时,本来说好每人只喝两瓶啤酒,没想到三人谈兴越来越浓,石不能言让我们给他的诗提意见,谈来谈去,时间就挨得久。小王不断地开啤酒给我们倒上,结果后来一清点,三人共喝了15瓶啤酒。前一天的白酒余味未消,今晚啤酒的劲头又侵袭而来,怎不头痛。吃完饭,四人一起回到丰宁县城,在汽车站附近,小王帮我们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并替我们付了帐。石不能言建议我们别回北京,先去承德走一走,丰宁到承德只要两个多小时,再从承德坐火车回北京。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