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圣城 —— 瓦拉纳西(VARANASI)

城市背景:瓦拉纳西,印度著名历史古城。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坐落于恒河中游,作为印度的宗教圣地,瓦拉纳西的庙宇超过1500座。印度教圣河河岸附近的街头巷尾,到处树立着象征湿婆的神柱(被称为“林伽”,即男性生殖器),为印度教徒所顶礼膜拜。河边有着多个河坛,每到傍晚这里便会举行盛大的恒河夜祭。佛教释迦摩尼初次讲法的地方鹿野苑也在瓦拉纳西,而耆那教的两个教长也诞生在这里。瓦拉纳西现已成为印度教、佛教 耆那教的重要圣地。

瓦拉纳西是古代伽尸国的首都。迦尸意为“光的城市”,相传是在5000年前兴建。在公元四到六世纪为学术中心,十二世纪为古王朝都城。瓦拉纳西古时被称为贝拿勒斯,历史上还有“加西”(意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称,因地处瓦拉纳河与阿西河之间。1957年改为现在的瓦拉纳西,源自两条河的名称。瓦拉纳西被印度人称为印度之光,相传6000年前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湿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到6世纪,瓦拉纳西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摩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郊西北方向10公里的鹿野苑首次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曾到这里朝圣,在《大唐西域记》中对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居民生活、市井繁荣、宗教状况以及风土人情均作了详细描绘。公元12世纪,印度的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今天的瓦拉纳西虽然城市规模不大,但它却因为印度教和恒河而声名远扬。

印度教教徒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他们深信在恒河沐浴后,便可洗涤污浊的灵魂;死后在恒河火化并将骨灰洒恒河中能超脱生前的痛苦。印度教教徒有四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圣城瓦拉纳西。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他们将恒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古时恒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了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浇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从此安居乐业。自此,印度教便将恒河视为圣河,供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也成为了印度教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第二章

从加尔各答到瓦拉纳西的火车要开十几个小时,这段路程我做的是空调卧铺车厢,所以并没感觉到印度的火车环境有多恶劣,真正让我体会到印度的火车的缺点时那已经是后话了。

第一次坐印度火车心里难免有点紧张,我是挨着车门的一个中铺,对面是一家三口,铺位的另一侧上下铺是另外一家三口,因为担心小偷,我把背包放在了铺位的最里面,把鞋子用塑料袋装起来也放在了铺位上,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除了对面铺位的中年男人是个话唠一路上一直在说之外,好像没有什么让我在感觉到不适的了。

一个不经意间我发现铺位另一侧的那位满头白发的印度老者正在打量我,或许是我的一头脏辫吸引到了他,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跟我搭话,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自于哪个国家...... 老者不停的向我问问题,同时也含混不清的向我介绍他自己,他说他叫巴布,家就在瓦拉纳西,他说我像日本人,当得知我也是去瓦拉纳西旅行的时候他问我预定住的地方了吗,我说还没有,想等到了再找,他摸了两下银白的胡须,慈祥的跟我说他在瓦拉纳西有家guest house,由他的儿子经营,说这看了一眼旁边他熟睡的儿子,然后接着把地址告诉了我,说旅馆就在恒河边的某个河坛旁边,价格非常便宜,让我到了瓦拉纳西之后拿着他给我写的纸条去旅馆就提他老人家的名字就可以了,只要400卢比。我接过纸条时还一边点头一边担心这老头是不是骗子,但是后来证明我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防范心理过强导致旅途失去了太多的惊喜和乐趣。后来在瓦拉纳西当我在恒河边看到这个善良的印度老头巴布时我们兴奋的向彼此挥着手,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开心。旅途,就是这样,突如其来的总是那些被你忽略掉的小惊喜。

瓦拉纳西的火车站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充满宗教色彩,有的是破乱零落像烂尾楼一样的不堪,可这些并不会耽误来来往往出出进进的人们,人们仿佛觉得这里本就该如此一样。出了出站口,背上背包,拎着吉他,一边忍受着一旁大小便难闻的骚臭味朝火车站的大门走一边接受着各式各样的阿三打量我的目光,想着先找辆TUTU车带我去恒河边上的达萨瓦梅朵河坛(Dasashwamedh Ghat),等到了这个河坛之后再以这个河坛为中心在恒河岸边寻找住的地方。

下图就是瓦拉纳西火车站 国产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