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处还浓绿处青,江风吹作雨毛腥。起从水面萦层嶂,恍似帘中见画屏。”登临“山海大观”著称的福鼎太姥山,放眼远眺,群峰竞秀,雾蒸霞蔚,一首宋代诗人葛长庚《水村雾》一诗所描绘的雾景便这样涌上了心头。

太姥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早己吸引了不少游人或全家出游、或三五相邀,纷至沓来。清明前后,大地回春,正是游人观赏太姥雾海奇观的极佳时机。黎明,太阳还没升起,群峰隐没在蒸腾的白雾之中,只露出最高的峰尖。当我沿着上山的青石小径漫步,微风拂过,一片片雾霭随着山势翻涌而来,时而像奔腾的骏马,时而似放牧的羊群,时而如腾飞的蛟龙……那变幻莫测的蒸腾白雾,飘移着、流动着,千姿百态,让人仿佛走进了神话世界,像是被云雾托着飘荡起来。

有人说,太姥景观一半归云雾。可不是,当浓雾随着太阳升起时,站在国兴寺前,仰头望去,云雾变化将峰峦峡谷装扮得更加神秘而抚媚。片片薄雾浮游荡漾在丘壑之间,忽隐忽现,如波似浪,缕缕白雾从峡谷冉冉的向上升腾起来,浑扑天成的奇峰怪石,在茫茫雾海中瞬息万变,飘飘渺渺。经受千年爱情风雨考验的夫妻峰,当洁白轻柔的雾幔抚过来时,便被隐没,剩下的只有朦胧、含羞的倩影。

太姥雾海,壮观大气。那险峰绝壁下的深谷,当雾的纱幕轻飘飘地拉过后,霎时,谷底便被雾色铺平,变成一片白茫茫。走着走着,当我走进七星洞中,洞中的“瀑雾”更是神奇。透过洞顶仰视天宇,在那如同利斧劈开的两边崖壁之间仅现一线,洞外乳白的浓雾借助山风如水般地从顶端洞隙直泻而下,极似瀑布飞流,令人拍掌称绝。如此奇妙景观,若不是在多雾之春季,很难一见,见过一回,足以令人梦牵魂萦。

爬上了回音谷的山腰,不见其人,只听其声。从远处传来游人的嬉笑声和高亢的吆喝声,声声在翻腾缭绕的云雾中回荡。瞬即,笔架峰揭开了轻柔的面纱,景色更为诱人。举目可见,九块巨石呈“川”字耸立在笔架峰上,恰似七尾鲤鱼昂首凌空,在飘飘忽忽,翻滚起伏的雾海中欢腾跳跃,那飘来荡去的云雾在峡谷山风的推动下,向上升涌,远远望去像是鲤鱼喷吐着水泡,那点点片片的薄雾如鲤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朵朵浪花。那变幻无穷的奇丽美景,真美极了,使多少游人为此感到心醉,留连忘返。怪不得民间传说中的南海观音菩萨云游至此,也看傻了眼,误把雾海当东海,放下这九尾神鲤。

大自然的造化是卓越而壮美的。望着大自然赋予太姥雾海的奇丽美景,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这茫茫雾海,天地合一,潇洒飘逸,来去自如,是一幅天造地设的水粉画,恐怕令无数画家望而兴叹无从描绘。
啊,壮美的太姥雾景,不仅是游人赏雾的好去处,更是春天送给游人的洁白哈达。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fujianlv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