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前,我从没想过以后的事.每次遇到重大事件,如考试不合格即将面临棍子时,我更是会在惨剧发生之前痛痛快快的玩个高兴,等回到家在浑身发抖领取刑罚。这并不少见的日子陪伴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大学毕业后,我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每天兢兢业业,小心翼翼,那个时候开始,我认真考虑了关于未来的生活。和身边大多数人一样,我想的全是如何做好工作,如何获得更多的发展,如何让家人为自己而骄傲。我给自己设定了许多不同时期的目标,许多时候,与目标总是擦肩而过。忙忙碌碌的过一天又一天,似乎获得了许多,却又好像什么都没获得。
大多数时候,我想着自己可能如同朋友所说的,平庸的过一辈子。其实平庸倒也没什么不好,有时候我觉得,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在城里买套房子,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小日子,这恐怕也是很多人的追求。但按照这条路走,我能在二十岁时看到自己二十五岁时的样子,能从二十五岁时看到自己三十岁时的样子。这其实不难,看看你身边的同事,总有那么几个就是你未来的写照。唯一我没看到就是我在三十岁就有血压偏高、血脂偏高的毛病。
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坐着,想起水木年华曾经唱过的一首歌,当我们老了,会有什么故事给孩子们说。想来想去,我也想不出所以然。我的外公还能坐在摇椅上,握着我的手,告诉我当年为剿匪而奋战的故事,我却只能牵着我孙子的手,讲他们爷爷当年为买房而奋斗的故事。其实哪有那么多的故事,当每天重复相同工作时,岁月就如云烟般稍纵即逝,生活像是一张不断重复回放的录像带,演的人没劲,看的人就更没劲了。
三十岁那年,读了台湾女孩暖暖的一本关于旅游的书,我没有胆量像她那样一个人在欧洲流浪,过着搭车和沙发客的生活,虽然我很羡慕。暖暖说,她的旅行是为了寻找答案,而对我来说,旅行只是为了寻找回忆。
终于我还是拿起了背包和相机,对于三十岁的人来说,青春已经是一趟晚点的末班车,但如果手里持有车票的话,我们还是应该勇敢的踏上去。
之所以选择了波兰,还是因为暖暖的一句话,不去凑那人满为患的热闹,找到一个宁静的地方,慢慢的体会不同的生活。
波兰有着和中国相近的历史,同样的多灾多难,同样的心高气洁。在世界格局剧烈变化的过程中,都期望中立于局外,却又都无可避免的被拉入战火和纷乱。波兰和中国相互之间既熟悉又陌生,即亲近又疏远,大多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当欧洲大多数国家早已成为旅者的热门选择时,波兰这块土地还保留着它珍贵的宁静和纯朴。
最后还想提的是,旅游本身就得花钱,花最少的钱去更多的地方是每个旅者的愿望。但让每个人都耗费两三个月搭车露宿当沙发客,显然不现实,虽然那样的趣味和收获更加丰富。但在时间和金钱上的付出也将更多。花最少的钱,去感受欧洲,我的建议就是来波兰吧。这里有不逊色于德国、匈牙利的风光,欧洲历史、文化与生活在这里同样精彩。最重要的是,这里不属于欧元区,波兰使用的货币是兹罗体,与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1比1.7,在欧元区上一次厕所折合人民币8元,在波兰大概1.7元,在欧元区吃饭大概是人均90到150元、住宿1000元左右,而波兰吃饭一般人均15到50元,住宿约200到400元,与中国的消费差不多。之所以把厕所放在最前面,是因为这个实在无法回避,国外很难找到免费厕所,即使在麦当劳里。有时饿了可以买快速面,困了可以搭帐篷,但在内急的时候,一次8元的收费实在让人不敢多喝水,遇到尿频尿急的人,恐怕就更心如刀绞了。当然,那些自称弹跳能力强可以翻厕所栏杆,心理素质硬可以混进酒店上厕所的除外。我把最基本的生活要求放在首位,得出的结果是波兰的公厕最为便宜。
许多人在国外旅行习惯乘坐飞机,时间、经费充裕的会选择自驾游。确实有很多优点,飞机速度快,自驾游更随性。但这两种旅行方式也各有弊端,在各城市间乘坐飞机会让你的感受出现断层,同时也无法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另一面。久住中国的人都会感受到,大部分的城市永远是光鲜靓丽但又大同小异的,大部分的老百姓与外国人交流时还是只会选择一个简单的微笑。但在火车上不同,当一个黄头发与一个黑头发在车厢里面对面大眼瞪小眼时,都会努力尝试做一些交流,毕竟闲着也是闲着。而自驾游的弊端就是交流机会减少,旅行疲劳度和费用相对增加,当然,最主要还是时间太过漫长。
在波兰,或者在欧洲其他地方,乘坐火车旅游,一张通票,一份闲逸,相对低廉的费用,更加深入的探寻,这难道不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吗?
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波兰的帅哥美女举世闻名,反正不看白不看,当然,看了也白看。
高性价比,众多美食美景美色(包含男色女色),这就是我选择乘火车在波兰旅行的理由。
1、华沙
2、克拉科夫
3、格但斯克
4、佛罗茨瓦夫
5、索波特
6、法国巴黎
7、匈牙利布达佩斯
8、捷克布拉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