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就在1945年的同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同样的8月15日,对波兰人民而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他们守卫华沙击退苏联红军的胜利日。

1918年,波兰结束了百余年被奴役的日子,迎来了独立的一天。其首脑毕苏斯基非常渴望建立一个强盛的波兰帝国,恰逢苏俄内战,同时又与西方势力水火不容。波兰人希望借此机会向苏俄基辅等地进军,以扩大或者说是恢复1772年时的版图。

刚开始,毕苏斯基率领的十余万波兰军队节节获胜,一路打到明斯克。在一片大好的环境下,毕苏斯基错误的认为,苏联人很快将被赶跑。然而老天并没一直关照波兰人,对于深入1000多公里的波兰军队来说,战线过长导致的后果越发明显,大量人员疲惫不堪,资源补给不足、再加上基辅附近的居民似乎并不太欢迎波兰人,局势转而有利于苏联红军。1920年,苏联军队开始全线反击,当时双方兵力分别是苏联约18万人,波兰约12万人,波兰没有骑兵,武器也非常差。在这种形势下,波兰军的战绩很难让毕苏斯基满意,苏联人抓住了机会,将战线一直拉到了波兰境内,8月份,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苏联红军更是压到了维斯瓦河畔,所有人都认为华沙即将落入苏联人的手中。但战争永远没有必胜这个词,由于多种原因,苏联红军并没如愿占领华沙,反倒是被南面包围而来的波兰军击败,退回到苏联境内。这场战争最终以苏联战败而告终,这也成了苏联近代最为耻辱的一天。

从此,波兰人将8月15日定为建军节,同时也为了庆贺华沙解放。每到这一天,老百姓们就会身着盛装涌向老城区,这时,平日里冷清的老城街头就显得热闹非常,颇有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味道。在广场上、在肖邦公园内、在部分教堂中都能看到不同的表演。这些演出大多数是有组织的,最有影响力的应该算波兰部队文工团的表演了,演出是不需要门票的,在老城的广场中黑压压一片人,白鹰旗飘扬,穿着礼服的文艺兵们表演最拿手的节目。这与我们国家部队文工团的路数不尽相同,他们大多数都是歌舞说唱的综合表演,很有百老汇的风格,大多突出的也是男女爱情的故事。偌大的广场上就我们一两个亚洲人,显得非常晃眼,许多波兰市民观看歌舞也并不是太专心,纷纷把目光投向我这个黑头发黄皮肤身上。我不想过于抢戏,毕竟人家文艺兵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于是我跑到后台偷拍准备出场的演员。后台并没多神秘,只不过是靠着广场更里面一些,没有人管。我刚举起相机,一个抱着圆号的演员发现了我,并向我发出友好的示意,他在我的镜头前努力做出他认为最帅气的姿势,很可惜我拍的他似乎充满了杀气。演员们的表现欲都很强,许多演员看我拍照,也更加卖力的排练起来,还朝我挤眉弄眼,抢戏欲望很强,倒也让我过足了瘾。

华沙纪念日的第二天,我有幸在市郊的一座小木屋里认识了波兰某党前任议员皮特,这是一个怎么看都不像领导干部的家伙,一身花格子衣服,光洁干净的脑门,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认识他的朋友说那是刚喝了酒的缘故。

皮特先生虽然外表比较简单,可内才却一点不简单,朋友介绍说他熟读马列主义,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研究领域里颇有建树。同时,他还多次访问中国,与当时的一些中央领导人有密切接触。我给他看了头天拍摄的整个活动,并诚恳的表述了自己对波兰人这种爱国精神的敬意。我问他,文工团的演出是否传统革命之类的歌曲,他瞄了一眼,冷冷说:“这些人就是在跳迪斯科!”说完就不吭声了。见气氛有些尴尬,我赶紧补充一句:“波兰人在这一天都出来庆贺,爱国精神值得称赞。”他又蹦出一句:“他们都是出来凑热闹寻开心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为什么成为前议员了,他舔了舔舌头,倒了一杯酒接着说:“波兰一直是受苦受难的国家,夹杂在德国、苏联等强国之中,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怎么好过。虽然华沙战役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但取得的胜利毕竟是无数鲜血换来的,想想那些在战火中死去的人,我实在不认为有必要这样载歌载舞的跳迪斯科来庆贺。”言罢,他又给我倒了一杯酒,我接过杯子展现了中国人从不细细品酒的风采将其一饮而尽,酒的味道甜而清香,我竖起大拇指!皮特看我喝的痛快,一下来了情绪,他高兴的又给我斟了一满杯:“这可是我从我们后院的苹果树下采摘后自己酿造的,不错吧?!”我说我从来没喝过这样的好酒,如果多喝几杯这种果酒都算是酒鬼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清醒的人了。他激动的打开了柜子,里面满是五颜六色的酒瓶。酒过三巡,皮特的话也开始多了起来,他告诉我华沙战役中,波兰之所以能打赢,主要是时任苏联军事委员的斯大林违背最高元帅的意志,没有集中优势军力攻击波兰军,而是把大量部队分派往其他地区,从而重重削弱了图哈切夫斯基所部的战斗力。除此外,红军中有许多波兰人,在自己的故土上作战,难免他们会开小差”。我追问:“据说英美的势力也在战役中起到重要影响作用,波兰军队似乎得到了他们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