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之前,做过很长很久的攻略,但我觉得精华之中的精华是台湾蒋勋老师的《吴哥窟之美》,共分为建国、鼎盛、幻灭和领悟四部,大家可以花点时间多看看。可以在视频网里搜索《吴哥窟之美》便能找到。我想去的时候本打算看三天就完事,但看了视频后,决定把时间留多点给吴哥。视频前前后后看了4次。

2. 印度两大史诗《摩罗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对欣赏吴哥的壁画和建筑风格是很有帮助的。而这两大史诗对东南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包括泰国的大皇宫,金边的大皇宫,小吴哥的走廊。进去的壁画都是以这两大史诗为主。

圣剑寺外墙的伽鲁达非常孔武有力

---伽鲁达Garuda伽鲁达是毗湿奴的坐骑,在佛教中也称大鹏金翅鸟,印度神话中的鸟族之王,仙人迦叶波与达刹之女毗娜达所生,相传伽鲁达为了救出自己母亲,前往因陀罗的天国,打败天帝因陀罗取走了不死的灵药阿姆尼塔。归途上遇到毗湿奴,两者几经较量不分高下。毗湿奴有感于伽鲁达的强大,用不死的生命来交换伽鲁达作为自己的坐骑,从此伽鲁达仕从于毗湿奴。Garuda在我们藏传佛教的寺庙中也是到处能见到他的身影,泰国的国徽和印尼航空都是以Garuda来做标志。可见它在东南亚人们心中的地位。

湿婆神和他的配偶在须弥山上修练

---湿婆 Siva 印度教的破坏神,同时也是转化再生之神,坐骑白公牛南迪,配偶雪山女神前额中间有着第三只眼睛。吴哥寺第一层回廊、女王宫、都能看到湿婆的浮雕。

吴哥寺门口新修的七头Naga

---那伽 Naga 是多头蛇神,和神鸟Garuda是兄弟的关系。在东南亚原住民中收到广泛崇拜。在吴哥王朝时代,传说国王是九头蛇后裔,高棉人奉蛇神那伽为神灵。它控制雨水,与万国的繁荣息息相关。同时那伽也被视作链接天界和人间的彩虹之桥,在吴哥处处可见五头和七头的那伽参与“搅动乳海”。“搅动乳海”中拉弛的主要支点就是以Naga为主

门口的复制品就是Hanuman

--- 哈努曼 Hanuman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拥有四张脸八只手。罗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罗摩之妻悉多非常美丽,被楞伽城10头魔王罗波那用计劫走。猴王派手下大将哈努曼随罗摩去寻妻。哈努曼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帮罗摩征服强敌,救出悉多。在吴哥寺第一层回廊和女王宫可以看到哈努曼形象。Hanuman后来也被记为是西游记孙悟空的原型。

吴哥寺里的 Apsara到处都是

---阿卜莎罗 Apsara 是天仙,“搅动乳海”中产生浪花的新生命就是Apsara,是众神的婢女,在吴哥各处寺庙的浮雕中都能见到她的身影。”阿卜莎罗也是柬埔寨民族传统舞蹈。

巴方寺引道的阿修罗

---阿修罗 Asura 印度教中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后来逐渐成为恶魔化身,是”搅动乳海“中一方的力量。

---搅动乳海 Churning the Milk Sea 印度神话故事,92尊阿修罗和88尊提婆为了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阿姆利塔,他们用曼陀罗山作搅棒,用蛇王婆苏吉当搅绳,以毗湿奴化身巨星海龟的龟壳作为支点,联合起来奋力搅动大海,最后成功获得了不死甘露。搅动乳海的故事在吴哥后期的建筑中普遍出现,无论是桥梁的栏杆,还是回廊的浮雕都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