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河两侧的西山、东山均有石窟。但尤以西山(龙门山)石窟最为集中,规模最宏大。
进入龙门,首先经过的就是最精华的一段。
龙门石窟的开凿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即公元493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营造。
龙门石窟,说白了也是体现国家和统治者意志的形象工程。
但形象工程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北魏和唐朝的人们,就一不小心把形象工程建成了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
要区分石窟的朝代,倒也不难。北魏人喜苗条,唐朝以丰满为美,审美的变化,也体现在石窟造像上。
龙门石窟,其实无需太多语言去描述。不再罗嗦,直接用眼睛和佛像对话吧。
潜溪寺,建于唐初,本尊阿弥陀佛造像手指因风化侵蚀而整体断裂
佛身边有立像
陈抟老祖惟一所留“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书法真迹。
仔细看,每个字其实写得都不那么规矩。
宾阳三洞,北魏皇家石窟
皇家石窟侧面,还有很多富户出资凿刻的各类小型石窟
龙门山山体
宾阳三洞与敬善寺之间,有很多小佛龛
这个佛龛顶部,能看到“飞天”造型
石窟间生长出的植物,证明石窟仍有其生命力
敬善寺门口的力士塑像,头顶的石缝间生长出一丛野花,为力士像添了些许生气
另一力士造像
“一佛五十菩萨图”塑像,佛周边的菩萨各坐莲花,形态各异
窟顶的“飞天”造型
来自游记洛阳、那个古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