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有开城门仪式表演。看完表演后在南侧的饭店吃早餐,有点小贵,两个人吃点早饭花了接近40元,建议朋友不要在那边吃。

曲阜每年都推出背诵论语免费游三孔的活动,游客在10分钟内背诵出《论语》其中30条(章、则),并由评委随意抽取其中5条能够正确释义者(12岁以下儿童免释义)颁发《荣誉证书》,持证书年内一次免费参观孔庙、孔府、孔林景区。具体的规则可以去官网看一下。

孔庙的布局十分的规整,四四方方。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

玉的一点,之所以点到中间,代表孔孟中庸之道。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 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

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字,清雍正七年(1729年)易为今名。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中国大大小小的孔庙都被称为文庙或夫子庙,只有这里的孔庙被称为至圣庙。“至圣”就是“至圣先师”,意思是说这里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庙宇。边上有导游说:“至”字上面少了一横,表示孔子的学问无顶。对此,我心存疑虑。回家后,查《说文解字》“至”就是这样的,并没少一横。另有一说: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故有至圣庙,而这“至圣庙”是用梅花篆字写成,其中的“至”字是倒写的,这代表圣人思想至高无上、高远无界。其实那个“至”字根本就不是倒写,而是篆字。我查了一下还真是小篆的写法,看来被忽悠了。

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利名,称"壁水桥"。

壁水桥北为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

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

入大中门,迎面迎面即为同文门。门屋阔5间,深2间,黄瓦歇山顶,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门曾名"参同门",顺治后改为此名。

成化碑。

弘治碑。

洪武碑亭。

永乐碑亭。

各亭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赑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一幢是立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的"大 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一幢是立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皆位于南排开东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赑屃,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据说从北京运一月至济宁,在济宁采取泼水让路面结冰然后边滑动运输的办法,经过三个多月才运至曲阜。

“勾心斗角”这个成语的来历与孔庙的建筑有关。大家可能会问,这和孔庙有什么关系?其实“勾心斗角”最早是比喻建筑的,孔府里的建筑物部分是一个建筑物的一角插进另一个建筑物的两角中心,这就是“勾心”;而其他角又和另外建筑物的角紧紧地对在一起,这就是“斗角”,合起来就是“勾心斗角”。大成门南端的十三碑亭系金代以来逐代增建而成。能工巧匠们充分运用传统的勾心斗角的建筑手法,巧妙地解决了建筑结构空间的问题。

唐杜牧《阿房宫赋》有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段文字是描写建筑布局的。其中勾心斗角是指房檐交错,或相互插入内部,或相对成逗吻之式。孔庙九进院落,殿堂466间,现存3殿1阁3祀2堂15亭54个门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中有两檐角相互穿插(如下图),据说这就是“勾心斗角”一词的由来。所谓‘心’为屋心或宫室中心,斗系结合,角乃檐角。

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金声"是击钟的声音,表示奏乐之始;"玉振"是击磬的声音,表示奏乐之终,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杏坛"二字,这就是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杏坛设教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 (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3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径1米,为清雍正皇帝手书。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米,深2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柱础,原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 后重刻。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细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记下了雕刻的龙的总数,共1296条。据说皇帝来的时候,都要用布包起来,以免看到规格如此高不乐意。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殿系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29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他建议改为石刻,由杨芝作画、章刻石,嵌在殿内壁上,这就是为数120幅的"圣迹图"。

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1377年始建,1503年重修拓广,1838年扩修。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内宅七座楼房。 孔府占地7.5万平方米,九进院落,楼房厅堂463间。三路布局,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五间等,最后为花园。东路为东学,有家庙、慕恩堂等。西路为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等。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建。高5.95米,长6.24米,宽2.03米,门上悬“恩赐重光”匾,故称“重光门”。此门平时紧闭,只在喜庆大典、迎接圣旨和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开启,故又称仪门,四柱回梁,悬山肩挑,前后重花蕾各四朵,所以又称“重光门”。

孔府里有一块匾上书乾隆的“六代含怡”。乾隆的女儿嫁到孔家,受不了孔家的家规森严。向老爹抱怨,乾隆就写了“六代含怡”的匾,送给孔府,意为你们孔家六代可以和睦相处,享受天伦之乐,对我的女儿也不要刻薄了。

象麒麟但不是麒麟,想象中的贪婪之兽,它拥有了所有的宝物,还想去吃太阳。此画在内宅门里墙上,为出内宅走之路,用以告戒府人不要贪赃枉法。[前上房]前上房前上房梢间前上房内景  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明代建筑。7间,高8.6米,长30.88米,宽8.6米,院两侧有东西厢房,各5间,清代建筑,为府内收藏礼品的库房和帐房。

开门见山的俗语,据导游讲出自孔府。来到孔府二堂的后门,当门矗立一块玲珑通透的太湖石,宛如一幅画似地立在前。这太湖石可不是没来由的放在那儿好看,原来石头当门放,是要来者「开门见山」-各级官员来跟衍圣公讲事情,请开门见山,直来直往,别拐弯抹角、含糊不清。

美丽的后花园。

颜庙,在曲阜市区北部陋巷街,也叫做“复圣庙”,位于曲阜陋巷街北首,是祭祀颜回的庙宇,已有680年的历史。

颜庙即复圣庙,位于曲阜陋巷街北首,是祭祀颜回的庙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据说颜回是一位贤者,他独自住在陋巷中,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孔子夸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一箪食、一豆饮”就足够了,对于德行却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论语》中有不少关于颜回的记载,因而他也成为后世人最为熟悉的孔门弟子之一。

颜庙始建年代不详。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元初重建,经十年落成。元大德末,旧庙毁。公元1317年(元延祐四年)迁其至陋巷故址。公元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修建,奠定现存规模。

万古长春坊位于孔林的林道上,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此坊六柱五门,飞檐起脊,三层横梁,房顶呈瓦垅状。明间两石柱前后各浮雕两条盘龙,再外两石柱只有上部各雕一条龙,最两边的柱上部各雕一只立凤凰。明间额枋南面雕双龙戏珠,北面雕双狮戏球,次间均雕双凤朝阳,梢间前后雕双龙戏珠。明间枋前后均雕二龙戏珠,两次间雕双凤朝阳,梢间雕一条行龙,花板两面雕祥云、瑞草等图案。坊额刻于明间花板上,正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狮子,两侧面上分别浮雕龙、鹿、牡丹等图案。此坊矗立于神道上,更显得雄伟精美。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1公里,占地3000余亩,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已有2500多年历史,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孔林神道长达1000米,苍松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期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林墙内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据传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洙水,原为西周鲁国故城的北墙外护城河,后成为泗水的分支合流,在曲阜北形成洙、泗二水,因孔子当年讲学于洙泗之间,故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随着孔林的扩建,洙水部分河段被圈入孔林内。孔林内有洙水桥三座对称而设,中桥拱起如虹,前有"洙水桥"石坊,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桥上"洙水桥"三字乃明代权臣严嵩所书。

孔子死后,弟子们带来各自家乡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孔林内树种很多。子贡所植楷树在明代枯死,仅存树孔林桩,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据说孔子弟子三千,孔子去世的时候唯缺在外面做生意的子贡,所以植字少一横。

下午1点,驱车前往兖州,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

兴隆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城内东北隅今博物馆院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毁圯而塔岿然独存。塔高54米,十三层,为八角楼阁式砖塔。沿着塔内梯级可以攀登到第七层的平台上,抚石栏远眺,兖州城风物尽收眼底。兴隆塔之始建在隋代开皇(589--600)年间,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塔内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记数块。塔的造型端庄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层以上骤然缩小,如一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形式为国内所仅见。

兖州正在修建新的兴隆寺景区,正在建设中。

宝相寺是从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历经千载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是齐鲁大地上的古寺名刹。其标志性建筑是寺北端的太子灵踪塔,1994年3月15日,在葺修塔体时,在塔宫内发现了佛骨、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佛骨、佛舍利珍藏在石匣内,有金棺、银椁层层相套,银椁由银条封箍,上放水晶牟尼串珠,黄绢覆盖,金棺安放在精美的银座上,前后有银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宫室南壁、四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教圣物的时间和人证。

地宫就在供奉殿内,里面供奉着佛牙。

下午7点返回济南,耗时恰好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