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眼下最为流行的旅行点评网TRIPADVISOR上, 米兰名下的景点有370个,排名第九位的是米兰纪念公墓。我此刻打开点评页面时看到共有九百七十多个游客对它进行了点评,并贴出了五百多张照片,最新的几条评语分别是“米兰最棒的地方” “米兰最棒的景点”“精彩”“ 精彩的地方”“魔术“ ”一个很棒的下午“.......而之前,我曾经看到有游客把它称为”天空下的雕塑博物馆“。
以前,我也曾在博客里贴过一些恬静美好的欧洲乡村公墓的照片。有博友给我私下留言说:“姐姐,你别再拍墓地了,不好。” 我说,有什么不好呢?世间万事万物,只要有生命的便会死亡,死与生一样是生命的组成部分,那些现在静静躺在墓中的人,也曾经象我们一样活过哭过笑过爱过,他们中许多人曾经比我们更美丽更智慧更富有更杰出,而我们和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深爱的人最后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死亡,是世界上最普通最正常的事情,它不是恐怖的,甚至客观的说,也不是悲伤的。
欧洲人对死亡的认识跟中国的文化有很大差别。他们相信人离世后灵魂会去往天家,那是平静美好的地方。所以欧洲的墓园往往距离居住区很近,欧洲许多小村子的公墓就在村口,村里的老人闲空时,会带上一束花到那里看看去了天堂的老伴和老朋友,我甚至看过一位老太太一手提着垃圾袋一手提着鲜花走向村口,倒完垃圾顺便去墓园看看,就象串门一样自然。
米兰纪念公墓开放于1866年,一百多年来,公墓中慢慢积攒了各种古典和现代风格的精美雕塑,包括希腊神庙、方尖碑和图拉真神柱的复制品。由于米兰是意大利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许多富裕的实业家家庭会邀请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塑家设计建造墓园,让它以艺术性的墓葬著称于意大利。
公墓正门是巨大的名人堂,由白色大理石建成,许多意大利名人都安葬在这里,例如意大利最伟大的作曲家威尔第。
我去的时候是深秋的黄昏,公墓内外仍然有一队一队的旅行团。我去的时候意大利人扫墓的日子11月1日早已经过了,因而看不到扫墓的人的身影,满园子都是举着相机的游客。
也有不少散客。看这两个姑娘,手上还拿着墓园的参观指南呢!
在公墓中成双成对谈恋爱的并不少。 若是单个去的,必然扛着单反相机。
秋阳给安静的墓园增添了一点暖意。
公墓里有好几条路,每个路口有专门的导游图,标出一些名人的墓地以及那些由名家名师设计的墓葬所在。但墓园太大而我时间有限,只能随便走走,所以就没管导游图,走到哪里算哪里了。
很多显赫的大家族都是这样巨大的纪念碑式的墓。但我还是喜欢那些体量小一些的,有人情味一点的。
许多古典写实风格的作品,神型具备,栩栩如生。我甚至觉得学雕塑的人来了意大利哪怕不去美术馆,就在这公墓里转一圈也一定会大有收获的。许多雕像都寄托了家人的情感与爱意。这位女子生前一定与爱犬形影不离,所以家人在铸造铜像时也让着小狗永远守护着她。
淡淡的忧伤,掩不住的优美
有些墓碑上的雕塑似乎还有故事情节。这两个明明是两个不同家族的墓葬,不明白为啥上面的雕像人物还有互动。
简洁抽象的当代雕塑在众多的古典作品中显得很醒目。
园中精彩的墓地雕塑作品很多,但很多游客喜欢直接寻找这个螺旋形的雕塑塔,就象到了卢浮宫找蒙娜丽莎一样。
不是所有的墓葬都那么豪华的。在大门两侧有长长的长廊,两边的墙面布满朴素的墓碑。每个墓碑前都有鲜花或者人造花。如果支付了一定的托管费,公墓的工作人员会定期更换墓碑前的花朵,保证其新鲜美丽。我去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工作人员爬到很高的梯子上慢慢地往一个墓碑前插鲜花,他做得很认真,很平静。我在想,安心于做这样的工作的人,一定有一颗强大的爱心吧?
米兰纪念公墓距离米兰PAOLO SARPI华人街区非常近,我之前曾经路过过无数次,但上个月在TRIPADVISOR看到介绍后才想起来进去看看。这次也是路过,本来想去唐人街顺便吃顿中餐的,走在从CADORNA火车站通往公墓的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忽然闻到扑鼻的香味,循着香味找过去,发现一家名为MYTHOS的希腊烤肉店,也是TRIPADVISOR上获奖的哦。店面很小, 但做得很用心,印有各种颜色的卡片式打包菜单,上面把每种食品原料如猪肉、鸡肉、奶酪、橄榄、酸奶等等选择标准和制作工艺都写得清清楚楚,比如香料只用纯自然的,土豆都是用葵花油、棕榈油或者橄榄油现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