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最后一站自然是德国首都---柏林。这座城市的故事,真的是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所以,我给了柏林两天的时间,我倒不奢望两天就能了解柏林,说实话,我在伦敦住了一年,进进出出无数次,每次还是能够看到这个城市的不同面,我想对于柏林这样的大城市来说,或许也是一样的。从莱比锡坐车2个小时左右,到达柏林中央火车站,顿时有种乡下人进城般的感叹,真大!真豪华!导致我迷路近半个小时都出不去。。。。其实是因为,这个火车站有3层,地下一楼火车和地铁,一楼平地,二楼轻轨,所以整个就一直电梯上上下下。好不容易出来了,然后也找到了我住的猫咪青旅,这是一家以猫咪为概念的青旅,非常爱他开放式的厨房,每天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就围在一起煮饭,我虽然不参与,但是也乐于观察他们,还有闻那诱人的香气。在柏林的两日是惬意的,早上吃饱了才开始一天的行程,晚上则坐在大厅的摇椅上晃晃悠悠的看书。

柏林的游览从夏洛腾堡,这是普鲁士王朝第一任国王的行宫,以他的妻子命名,非常壮观。同时,这个行宫还很巧妙的修建了一个英式风格的花园,非常壮观华丽。这次出行德国,对巴洛克风格的了解显然更加深了,也更加喜爱起来,原因在于,巴洛克时期人自我意识的膨胀还不太有,对自然神明还有一种敬畏之心,而这期间创作出来的建筑也好,艺术也好,反而显得很真挚,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在柏林,不,应该是整个德国,好像约好了一样,所有的音乐厅我半个都没进去,好不容易到了柏林,德意志国家歌剧院,关门,爱乐大厅,关门,柏林歌剧院,关门,柏林国立音乐厅,关门。不过,我总是怀抱很证明的想法的,这就说明了,人家德国伸出双手欢迎我再来嘛对不对。所以我在各大音乐门口拍拍照之后,内心喊话一次,我会再回来的!我最喜欢的,一定是柏林国立音乐厅,因为真的太气派了!位于御林广场,这个被称为全柏林最美的地方,我是在第二天早上去的,清晨旭日初升,广场安静的只有几个路人,左右两边分别是一个法国教堂和德国教堂,都是新古典主义建筑,华美而复古。而正中央的音乐厅在席勒雕像的身后,则大气而肃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89年柏林墙被推到的那一年,伯恩斯坦曾今有一个经典版本的录音,贝多芬的合唱,世界最顶尖的乐团,数千人的合唱团,而这,也是现今唯一一个《自由颂》的版本。当时的这场音乐会,可谓盛况空前,电视实况转播直接接到了勃兰登堡门的广场上,几万人聚集在此,共同欣赏了这一场全人类的狂欢。而当时的演出地点,正是在柏林国立音乐厅内。于是,我坐在长椅上,好像这次行程里无数次,戴上耳机,聆听这个录音的最后一个乐章。清晨是那么静谧,而音乐确实如此澎湃,我一个人享受身体内血脉喷张的快感,表面全平静如水,我想象着当年的场景,一定是好多好多的泪水,好多好多的歌声,人性对自由的渴望,从来都是深深植根于骨子里,在那个大时代的背景下,悲欢离合比电影还要残酷,还要真实,而当胜利最终来临时,狂喜一定也要更生动才过瘾。

走过勃兰登堡门,看到胜利女神高居的双臂,和参天雄伟的立柱,广场上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游客,真也是一景。勃兰登堡门的这条路叫做菩提树下大街,是全柏林最中心,最气派的路,如果一路走,几乎可以看遍全部重要景点,不过反正免费,有时间爬上去看下风景,还蛮好。

在柏林,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柏林墙遗址。一堵高墙,隔绝了亲人,爱人,情人,友人,又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葬送。走在现存的柏林墙遗址公园,尽管满目都是五颜六色的涂鸦,却依然遮盖不了,那段灰色的记忆,这样的伤痛,这样的无奈,任凭时间过去多久,我觉得都无法冲淡,柏林桥的遗址,哀伤的美丽着,心情也变得好沉重。我一直觉得战争主题的艺术,是最最打动人的,因为当生命如此脆弱,人性的光辉就会冲破所有物质的界限,显得格外圣洁。

柏林的博物馆岛也是非常有趣,但是我只参观了德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因为看画我是外行,所以么更想要到处走走。看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就有一个想法,德国果然是强大的有原因啊!整个博物馆里,这是一个东征西讨,骁勇善战的民族,同爱好文艺的法国人,浪漫的意大利人,完全不同,或许是这种霸主的气息,才不断鞭策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吧。

柏林大教堂是此行最完美的教堂。这个教堂也是唯一要收费的教堂,因为这个教堂是由一个私人教会维护的,并不依靠政府。这座教堂也在战争中被毁,后期修复,原是普鲁士王朝的皇室私人教堂,走进去就被眼前的景致惊呆!实在是太华丽了吧!!!!每一个柱子的每一个纹路都是精心设计,充满艺术,鎏金的祭台,稀有的宝石,关键是教堂里的管风琴,居然还按照教堂的外观,做出了一个迷你管风琴版,实在是太绝了!

行走在柏林,对这个国家的敬重又不由增添几分。要离开柏林的清早,坐在站台,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次出游,每一个城市都让人想要重游,或许是时间太多,或许是德国太大,总之,德国没有想象中梦幻,却比想象中更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