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斯陆市中心闲逛,无意间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物的前脸上写着“NATIONAL THEATER”,翻译成中文就是“国家剧院”,我猜想这应该就是著名的奥斯陆国家剧院。这不是旅游行程中安排的景点,我以“不看白不看”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剧院前。看到大门虚掩,就推门而入,以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在里面略作游览,拍了几张照片。
奥斯陆国家剧院建于1899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挪威国内最大的剧场。其内部装饰雍容华贵,是挪威国内最具档次的大剧院。剧院正门前有两尊塑像,左边是戏剧大师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右边是挪威著名人民文学作家比奥夏•比昂松(Bjornstjerne Bjornson,1832~1910年)。从这两人的生卒年代来看很有点意思,两人年纪相差4岁,寿命都是78岁,早生4年者早去世4年。据说两人在世时互为竞争对手,恐怕心中都有“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吧,但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两人在世上相同的世界。挪威人则对这两位视同国宝的人物一视同仁,将两人的塑像分立在剧院门前的两侧,塑像的面部表情十分生动,两人都是一副持才自傲的表情,将“文人相轻”的性格特点表露得惟妙惟肖。
在旅游尚不发达的时代,恐怕我国民众多因对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了解而知挪威,一如因知安徒生而知丹麦。易卜生自二十二岁开始其创作生涯,早期作品大多取材自挪威民间传说,深受浪漫主义影响。他的名作《玩偶之家》(又译作《拉娜的出走》)对中国近代的女权运动影响很大。三十二岁时他得朋友帮助前往意大利,并在那里创作了《勃郎德》(Brand,1866)及《培尔•金特》(Peer Gynt,1867)等剧作。这时易卜生的作品充满诗意,深具浪漫主义色彩。两年一度的易卜生戏剧节使这里成为奥斯陆重要的文化剧场。当然,比奥夏•比昂松的作品也会搬上国家剧院的舞台。

奥斯陆国家剧院门楣上写着的“NATIONAL THEATER”吸引我前往参观

剧院右侧立着易卜生的塑像,门廊上方分别刻着易卜生(Ibsen)比昂松(Bjornson)的名字。中间那个不知是谁的名字,估计是剧院的建造者吧。

剧院前右侧树立的易普生塑像

剧院前左侧的比昂松塑像

剧院外貌

剧院内部前厅

休息厅里摆放着近期上演的戏剧张贴画

后台

穹顶装饰

舞台

演出厅正中的水晶吊灯和VIP包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