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篇章会致力用一些我觉得很细枝末节的东西来表现我对这个国家某些方面的思考,或感动。他们并不是像大片的美景或者名胜那样摄人心魄,但是有那么一个瞬间,他们让我触动。

这个是safranbolu的罗马时期高架水渠桥,去这个地方需要费一些周折。通常建议包车或者几个人拼车前往。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结合的地方,自然值得折腾。

塔克西姆广场的艺人,完全不用区分国界,和你在西班牙或者地球上任何一个角度看到的都一样。

地铁站里的表演。

塔克西姆广场的小火车,有live band在表演。我只是想说年轻人的生活都是一样happy的。

一对新人。新娘同样美丽性感。红色纱质长裙,剪裁露出每一个角度每一寸的自信,上臂更是镂空蕾丝,除了姑娘本身肩膀和上臂尺寸比较宽之外,完全完美的搭配。而新郎也很帅啊~我尤其喜欢这个pose,深情款款又不失大方。

某酒店~很有爱的陶瓷墙面装饰哦

狗的耳朵带了一个GPS tag,伊斯坦布尔的每只流浪狗都有标牌。

也是某酒店,很有爱就是了

Topkapi palace的排水系统,显得这么复杂。好在伊斯坦布尔不是个多雨的城市,不然苏丹们会为自己对繁饰图案的追求和痴迷付出代价的……

纪念两张不同封面的izmir公交卡

苏莱曼签名加郁金香元素的吊坠,我各买了一个。这个是郁金香元素的,包金。苏莱曼签名的是纯银镶蓝宝石,

在卡帕换的第二家酒店,离uschisa castle比较近,这一代都是四五星的酒店,进出得靠车,但是和传统定义的四五星还是差太多了,也不推荐了,倒是很美的……房间带按摩浴缸,只可惜是户外的,想冻死我啊……好在价格倒是低了很多,估计店主没指着你用按摩浴缸。

不好意思,我们开门着呢——这是对sorry, we are closed最大的揶揄吧~多么满满的自信和搞怪啊。

土耳其之夜的各式舞蹈。

卡帕多奇亚出产葡萄酒。一日游会带你去酒厂,除了免费尝酒外最大的项目当然是买酒。看见很多很漂亮的瓶起子和瓶子座。卡帕的酒到底怎么样我不是很了解,但是这些酒厂的酒都很干很苦涩,完全对不起它的标价,倒是葡萄汁可以买瓶滋润一下干涩了的味蕾(超级甜!受不了甜的筒子们也要小心)。加上土耳其新对酒精饮料实行了惩罚性的高消费税,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买酒。

土耳其之夜。好几个环节中工作人员都让观众参与跳舞,我完全没预料到,当时也穿了件不合时宜的厚毛衣。但是和领舞mm近身对舞还是很有收获的——她教我了几个标志性抖肩摇臂的土耳其舞动作(和蒙古舞很像的),我也很快带她朝着salsa和夜场风格跑偏,结果她居然回应的很好,显然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于是窃笑,姑娘你这包裹庄严的盛装华服下是怎样火辣奔放的心啊。

门口我的房间牌子~

图片都是卡帕多奇亚红线游中进行陶艺展示的。实在是美轮美奂,件件都让人爱不释手啊。这些作品都不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家的商店分两个屋,一个屋最漂亮的,说是master的作品的,不让拍照;另外一个是学徒作品,才可以拍照,也就是说能看到的照片都是不好的……

同行的Emi被选作去现场做陶艺(红线游中到这里的参观环节时,每个团队都会有这么个幸福人的,师傅会指导怎么做),让我羡慕嫉妒恨了一把。可惜的是当时只顾着给她的倩影拍DV了,没有留下照片。

原来这个酒器是这样用的。很有一种仪式感。

酒店的细节都很有爱~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又换了一家酒店。

这个是土耳其浴室旁边的饭店,叫做黑眼睛,显然有非常多韩国人喜欢去那里。

路过的一家洞窟酒店,不是我住的

等饭无聊中,拍拍小物件打发时间。

萨夫兰博卢的明信片,手绘风格,边框也很有质感,只是不知为什么后来没收到,好在我有拍照。

这个清秀的车少长得很像我讨厌又喜欢的一个人。不知是不是因为发现我偷拍他的缘故,车少对我的态度让我也即讨厌又喜欢……他是我在土耳其唯一在有机会和我说话(忽略完全没机会的路人甲乙丙丁)却没有多搭讪的男性!喜欢是因为终于清净,而讨厌是因为这个不理不睬还是对不断膨胀的自信自负的小小打击~~

我住的sanfranbolu的小旅馆。墙面和装饰都很复古。

这家小旅店显然接待了不少韩国人,有韩语版的导游书,甚至悬挂了韩国国旗。

各式的奇葩土耳其茶叶。桂皮,金银花,红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我也买了几盒回去。

晒干的茄子皮貌似是他们很喜欢的调料。而下边的罂粟籽我也买了一袋回去做烘焙的时候用。超级便宜。

safranbulu的一家饭店,在新城区,复古装潢很应景。也没有见到什么游客。

safranbolu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窗帘。不知究竟是历史的遗迹还是现实的炫技。

各种卖的桌布和毛巾。

画的很嗲的明信片。可惜后来寄丢了~幸亏照了相,还算有个尸首。

据说是土耳其每个小孩子的回忆。好像和打水漂一样,也是我小时候隐约的记忆。那个时候打的好的总是大哥哥们,每次大哥哥打的好就会说,我教你吧,于是手把手的来教。每每都是我笨手笨脚,大哥哥说,多练练,你就学会了,会比我玩的还好。于是就在不停的学业和偶尔见到大哥哥们的过程中,童年消失了,陀螺和水漂都打了水漂了。我还是没学会。所以我不知道它算不算我们童年的回忆,或许吧。

Anyway……这是抽绳陀螺的故事。在safranbolu的集市上有卖。

皮拖鞋,土耳其一大居家必备。

伊斯坦布尔某天桥上卖鸡蛋的大婶,真让我觉得回到北京90年代末。

瞧瞧这个车牌~和欧盟的就差一个星星旗,可以想象这个国家已经在基础设施上做好了多充足的准备加入欧盟。只可惜该死的法国老挡路,不过好在Mr Holland好景也不长了,塞浦路斯也越来越平静了。

伊斯坦布尔的spice market转过转角,便是当地人的农贸市场,你可以看到各色东西都用奇怪的容器装着,鱼苗全放在一种塑料桶里。

辣椒也可以做装饰。让我想起来奶奶家房檐下总挂着的一串串玉米和红辣椒。

伊斯坦布尔街头的某家Irish pub,为庆祝圣诞的装潢让这幅场景看起来anywhere but Turkey。

伊斯坦布尔大学森严的门房和安检,持学生证才能进入,而且还要过安检。这奇怪的思路把人拒之门外。可滑稽的是,在我和保安交涉,在门口照相的过程中,包里的Ipad居然捕捉到了eduroam的信号,并且下载了之前的邮件。我回去后对着ipad窃笑——人是走不远的,但是信息是畅通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你只需要信息化社会的各种gadget的时候,你发现这个地方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你物理上想要和他接触的时候,他又是多么的不同和冷漠。这个又何止是土耳其呢。

The beatles pub,这是在模仿Cavern Club的装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