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墓在墓区的西北部,墓前有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所立“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一通。享年72岁(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
相传孔子去世那年,有一天清晨,孔子最喜爱的一位弟子子贡前来看望他。当时孔子正拄着拐杖站在门前,见到子贡便叫着他的名字说:“赐呀,你为什么来这么晚呢”》接着长叹一声吟道:“泰山啊,要崩倒;梁柱啊,要折断;一代哲人啊 — 也要像草木一样枯萎了”。
平时善言的子贡听后,一时也无言以对,便扶着老师进到屋里。落座后,孔子告诉子贡,头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在一个大厅堂里放着许多棺木:夏代人和周代人的棺木分别放在东西两边的台阶上;阴人的棺木放在两根柱子中间。而孔子本人也坐在两根柱子之间,一起接受人们的祭奠。“我的祖先是阴人,我怕是要跟他们去了……”。果然孔子的病情日益严重,七天后,便与世长辞了,享年72岁。
孔子逝世后,葬于鲁城北泗水河畔。当政的鲁哀公曾亲自刻于竹简上的诔(音垒)词称:“旻(音民)天不吊,不慭(音印)遗一老,俾(音笔)屏与一人在位,茕(音穷)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但子贡认为鲁哀公在孔子生前并未重用他,死后追述孔子的德行是“非礼也”,遂于其他弟子们在墓地周围种下四方奇树,形成了最初的“封而不垅”、环植异树的孔子墓。
南为孔子之孙孔伋墓,这种墓地格局在古代称为“携子抱孙”。元文宗在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主”。孔伋享年82岁。
孔子死后,群弟子守墓三年而去,唯子贡哀思未尽,又独自守墓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通。题为“子贡庐墓处”。
来自游记探访祖国之寻胜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