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花桥、堂安侗寨、肇兴侗寨
一大早寄存行李于酒店大堂,并预定好明天的房间。赶到黎平汽车站去买票,先到地坪花桥,再到肇兴侗寨。不巧7:50刚发了一班,只好坐下一班车,要到8:30才开。买好票,票价34元/人。去吃早餐,回来上车等,发现车上标着“黎平 —肇兴侗寨—地坪”,以为我们从地坪回来很方便到肇兴侗寨,便向司机打听,不曾想,这是原来的线路,车要从肇兴穿过,现在肇兴成了景区就不让他们车路过,改道绕行了。想从地坪回到肇兴只能到离侗寨5公里的三岔路口或距离7公里的堂安转车。黎平到肇兴有直达车,只需50分钟。
8:30车准时出发,开始走了一段高速,之后便是走不完的乡间小路(应该是县道),路况极差,一路颠簸。车行驶到一个叫“皮林”的小村时,遇到了大堵车,因为有拉风力发电机设备的超大货车,街道太窄过不去,加上他们驾驶人员有情绪也不积极想方法,结果把我们堵2个小时动弹不得。后来一辆到地坪的班车(在我们之后发的班车)师傅见势不妙,决定掉头改道,我们也换坐这辆车,这一改道要多走近50公里。不过改道后要经过肇兴侗寨,到肇兴时,还有人上来检查,生怕有人浑水摸鱼逃票呢。车过侗寨之后便是盘山路,开始是一路盘山向上,到最高一个山头车需加水,我们下车稍事休息,在这里可以一览肇兴侗寨。这里也是一三岔路,一条到肇兴侗寨、一条到堂安侗寨。一会儿司机加好水继续行程,现在开始一路盘山向下。
14:10终于到地坪,师傅告诉我们他15:00返回,要回去的话只有这班车了。下车前,先预付了回程车票,20元/人到堂安,并留下联系方式。不管腰酸腿疼(坐车颠的),赶紧直奔“地坪风雨桥”。
黎平地坪风雨桥在地坪上、下寨与甘龙之间,横跨水口河上。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1959年毁于火,196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建,1966年遭破坏,1981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和黎平县人民政府再次拨款修葺,修复了原貌。
地坪风雨桥的木构架全系榫接,不用一钉一铆,造型美观,具有浓厚的民族建筑特色,据说是黎平县内规模最大、造型最美的—座风雨桥。
15:00开始返回,计划到加水的三岔路口下车,步行到“堂安”,再从堂安到肇兴(据说有包车)。天公不作美,车开出地坪便开始下雨,雨还不小,到堂安雨都没停。只好改变计划直接到肇兴,继续盘山下行到了可以转车到肇兴的三岔路口(路费增加5元/人),急忙到附近的小卖店避雨,顺便打听去肇兴的车。老板娘人很好,招呼我们坐下,说这里有车,但不是很多,也了解包车的情况。后来隔壁的年轻人说:你们就在这里等,一会肯定有车去肇兴的,因为学生要返校。果然,有车来了,拦下说要去肇兴,师傅同意了,5元/人。
17:00在新修的城门洞外下车,这时雨停了,我们找景区入口,没找到,穿过城门洞,有风雨桥、水车等,想这应该就是肇兴侗寨了,我们没买票就进来了?后来听说从堂安进侗寨的话也是不需买票的,包车进来更不用买票,不过车费会比较贵。看来,他们管理有很多漏洞。
肇兴门票100元/人,通过酒店的话可优惠至60元/人,预订酒店时是老板已经安排好了。
既然已经进来了,打电话给“溪山行旅”的老板吧,约好接头的具体地点——“信团鼓楼”。快去找信团鼓楼吧,很快便到了,信团鼓楼是进入侗寨的第一个鼓楼,一边照相一边等老板来接。跟着老板,一路上坡,到了酒店,酒店建在半山坡(目前是最高的),木结构吊脚楼形式,可以观赏侗寨全景,设施不错,房间舒适,我们要了间180元的观景房。
听从老板的建议:刚下个雨,今天的落日应该不错,是观赏堂安梯田的好时机。马上让他叫了一辆车(小五菱)立即去堂安。包车100元(来回、单程50元)。
我们下到街上去等车,车已经来了,师傅姓陆,本地人(只有本地的车才能进出寨子)。两地相距7公里,有很多人是步行上来的,18:10到“堂安侗寨”,先观赏美丽的梯田吧,阳光射在梯田的水面上,像一面面镜子熠熠生辉。18:45才进入寨子细细品味这古寨。
堂安侗寨为中(中国)挪(挪威)合作建设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坐落在肇兴东边的“关对”山坳上,海拔近1000米。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视野广阔。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环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塘等建筑物,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寨子中间,还有一块墓地,有坟十余座,多为清代所建,雕龙刻凤,卷草花纹等工艺精美,是堂安侗族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体现。
鼓楼前的石坎有一眼四季不歇的清泉,泉水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斗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流入上下两层的大水池中,这三个地方水

地坪花桥

地坪花桥

堂安梯田

堂安侗寨

肇兴侗寨的演出

肇兴侗寨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