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人的海岸,迦太基人的港口,希腊人的城邦,巴比伦人的花园,罗马人的剧院,拜占庭人的教堂,波斯人的宫殿,阿拉伯人的碉堡,法兰西人的地中海外省,就算两次世界大战也仿佛是大海对岸的喧嚣,这个弹丸小国偏安在地中海的一隅,在阿拉伯咖啡的微醺和君主国的香颂里出尘避世兀自美丽了一个世纪。然而被觊觎也被征服,被遗忘也被发现,被痛恨也被珍惜。绝代风华在四十年前一夕散尽,几十年的内战外战,有牺牲也重生,有狂热也冷静,揭去昔日的烽火连天千疮百孔,看她从残垣断壁中涅磐重生。
飞机从伊斯坦布尔繁忙的IST机场起飞,MEA航空公司,心里暗笑这家黎巴嫩的航空公司口气好大,竟然给自己冠名为“中东航空公司”。事实上,从欧洲飞往近东的航班往往会取道黎巴嫩,再加上MEA的价格很亲民,MEA的确是中东国家大众出行的不二选择。
初到贝鲁特,感觉BRT机场简直小的可怜,只得一层的候机厅,还有点半地下室的感觉,后来才知道,作为黎巴嫩唯一的国际机场,哈里里国际机场不仅是民用机场,也是黎巴嫩国民军的空军所在机场,所以过去50年来一直是各种战事爆发时的“第一打击对象”,机场也是建完了被毁,再建再毁,最近一次被空隙是在2010年和以色列的大战中被打击。也难怪现在机场看起来是删繁就简。
2013年年中中国政府和若干国家签订了免签协议,其中就有黎巴嫩,中国公民持有效护照落地黎巴嫩后,可申请免费的30天的落地签证。
下了飞机,在passport control处的黎巴嫩军装小哥拿着我的护照问了一下旁边老成一点的上级后,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之前去过以色列吗?”已经想到了他们会抛出这个“终极问题”,所以也没惊慌的直接撒了个谎,果断说没有,现在想想,去年去以色列之前,在北京的以色列大使馆,签证官简直不能宅心仁厚更多,当时也问我相同的终极问题:“Will you go to the other part of Middle East?”当然会去了啊!所以就给了我另纸签证,护照上冰清玉洁什么也没留下。以色列签证绝对是一证在手,中东没有的节奏。
黎巴嫩小哥盖完入境章,我追问了一句,“要是去过以色列,是不是就来黎巴嫩了?”小哥说也不是,我就不能给你的护照上盖章了,只能给你个入境卡,而且你得等几天才能入境。总之就是麻烦很多的意思。“那我能从黎巴嫩去以色列吗?”我又加了一句,小哥被我逗笑了,没有奈何的摇摇头,“Definitely Not!”
机场里有Tourist Center,有笑容可掬的戴头巾的女孩子给我update了一下LP Syria & Lebanon上过时的信息,现在黎巴嫩镑和美元的汇率是1500LP兑换1USD,果断去换了20万当地的钱,其实后来发现,美元在当地流通丝毫没有问题。游客中心的女孩子还给了我很多份旅游景点的介绍和贝鲁特市中心的地图,还告诉我,出了机场最好打车,公车站很远,到我住的酒店(Australia路上的XXX Hotel)最多是20美元不要多给。
下一站找能上网的sim卡去,之前在土耳其是300元人民币不到可以买4G流量包3个月有效的上网卡。这里的价位是90美元1G可以打14.5美元电话的套餐,有效时间是一个月。果断不买,事实上后来也没买,黎巴嫩当地的无线接入很差,就算是在付费的餐厅和酒吧也很难有好用的wifi,酒店的wifi是要在房价基础上单付款的,这点和土耳其这种专业旅游国家比差很多。
出了机场门,潮热的气温迎面而来。一样迎面而来的是招揽生意的出租汽车司机们,有的说30美元有的是25美元,我坚持着20美元上了一辆破奔驰。一路上竟然看到了很多次叙利亚阿萨德的照片招贴,司机告诉我那是叙利亚人聚居区的地盘。路不是很好走,但是大海一直都在旁边,司机的开得是相当的漂移,进城估计也就是十几公里就到了,毕竟是全境不如北京大(含远郊区县)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