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李,洗一把脸,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出门溜达溜达,昨天缺的睡眠留着今天晚上补吧!
出了小区大门,穿过一条小巷,就来到了华兴正街。迎面一座风格古朴的老式建筑,上面大书三个大字“盘飧市”,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呀!这盘飧市是成都著名腌卤店,始建于1925年,店名取自杜甫《客至》诗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一句。成都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很浓,正餐之外时常购买一些小吃或风味食品一享口福,有滋有味的腌卤食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了成都人十分喜爱的消闲食品,盘飧市的卤货正迎合了这种消费习俗。该店经营的品种以小货为主(即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及鸡、鸭、鹅的胗、肝等),选料精,讲究火候,卤好的小货都糯软适口,上柜时又趁热刷一道油,色香味都比一般的“烧腊摊子”好,深受食客欢迎。加之店堂紧邻成都锦江剧场,喜爱川戏的中上层妇女几乎都是“盘飧市”的座上客,无形中为该店作了宣传。
春熙路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覆盖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以及临街区域,面积大约20公顷。春熙路热闹繁华,现大约有商业网点700家,是成都的商业中心。简单地说就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上海的南京路一样,是购物狂的第一血拼战场!
安顺廊桥位于成都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合江亭旁,横跨南河,安顺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建筑踪迹可以追溯到元代。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安顺廊桥是他印象中较为深刻的四座大桥之一。二十一世纪初,安顺桥几经修建才得以恢复其大致的原貌。现在的安顺廊桥已不仅仅是方便人们过河的“天堑”,聪明的成都人在廊桥内搭建了高档的餐厅和休闲娱乐场所,在给来往的中外游人带来古色古香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更赋予了它新的作用和意义,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商贸、餐饮、行人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桥。

著名的美食老字号:“盘飧市”

远远望去,但见有不少人在排队,赶紧过去看看!

这二位看着像是游客,拿着刚买的东东吃得很开心的样子。

盘飧市大门两边的对联很有意思,以前好像听哪位美食客念叨过,出处没记得太清楚,原来是源自这里呀!不带吹捧的,我们真心觉得写得太好了!大门上挂着休息,没法看到里面的景物了,只好去看看外卖窗口的情况了。

外卖处。

这里的锅魁价格不算贵,据说很有名,几个小时就能售罄,来的时候不对就享不到这份口福。我们就属于没有这个福分的游客。当时因为刚吃完午饭,肚子确实太饱,没有买。等回来时,店家早已关门了。接下来几天,出发时他还没有开门,回来后,他却已经上板儿了,真是无缘呀!不过没关系,等下回来成都,我们专门安排一个下午来这里品尝一番也就是了。对啦,这家的锅魁好像只在每天的下午三点左右开始卖,一般也就卖到五六点钟就断货啦,想吃就要在这个时间段里来排队呀。

幸好那天紫檀同学手勤,顺手拍了几张锅魁的照片,您可以和我们一起先饱饱眼福了:锅魁里夹的馅料。

夹好了馅料的锅魁们都微微地咧开了嘴,笑得很是“勾魂”。

从一个笑得大一些的“嘴缝”看进去,我们发现它是“卤肉锅魁”。

盘飨市著名的卤货,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卤猪头肉、卤猪蹄、熏兔肉。

好矫健的熊猫呀,都爬到楼顶了!春熙路两边都是大商场,喜欢逛街的女士们到这里可是如鱼得水啦。

春熙路上车流如织。

路过两家大型火锅店:巨大的“老码头”和不小的“孔亮火锅”。

孔亮家的鳝鱼很有名气,紫檀对此很在意。

沿着红星路往南,过了府南河就是成都旅游集散中心,也就是原来的新南门长途汽车站,从这里出发的长途车几乎可以到达四川省内的绝大多数地方,还能到丽江呢。我们过几天去黄龙溪古镇就要从这里出发。

到新南门看过了去黄龙溪的车次和时间后,我们顺着府南河南岸往东漫步,看似漫无目的,其实早有目标,那就是远方的那座桥,一座在成都市中心屹立了数百年的廊桥。


安顺廊桥入口

在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府河与南河的交融,水波平静,宛如爱人在并肩私语。

合江亭巍然屹立,安顺桥雄姿依旧,马可波罗的肖像也刻在了桥边。

安顺廊桥横跨在南河之上,古朴安详。

桥上的廊厦已经变换成高档餐厅,以此种方式融入了现代生活中。

桥墩上的镇水兽刚劲威猛,栩栩如生;桥壁上的浮雕,生动精细,活灵活现;桥畔的宝塔高耸屹立,交相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