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城在二次大战中两次被摧毁,今天看到的华沙,百分之百重建于战后。大部分城区看起来都是50-70年代的城市居民区,并无特色。只有城北的一片地区,完全按照历史上的旧城和王宫广场重建。从重建的旧城到市中心的火车站,一条克拉科夫大街两侧,有总统府,纪念碑,教堂等等纪念性建筑,也都恢复于战后。如果要逛华沙,这旧城到火车站一线值得看看,总长度大约在1公里半的样子吧。
但华沙历史上有些伤心惨目的事件,让我不得不暂时离开这片中心区域,先去城北,寻找1943年华沙犹太人聚居区起义纪念碑,和1944年华沙起义纪念碑。
在二次大战中,华沙第一次毁灭于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占领华沙的战役,不过那次毁灭的并不彻底,平民伤亡很大,但是城市建筑毁得不算多(1939年轰炸华沙的细节,拙作〈德国空军元帅里希特霍芬小传〉里有部分涉及)。德军占领波兰期间,推行种族隔离制度,把华沙的犹太人,都集中到一小片区域,形成了华沙犹太人隔离区。
这里就要说道波兰的犹太人为什么境遇这么惨,死得这么多:历史上整个欧洲都排犹,除了有宗教原因,还有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宗教原因当然是犹太人把耶稣基督钉上了十字架,社会原因呢?犹太人流浪世界各地,他们社区的凝聚力强,向心力强,不融合于当地社会,所以总给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感觉。经济上,古时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样,视借贷牟利为贱业,禁止信徒从事银行业这个“卑贱的行业”,(参见莎翁戏剧〈威尼斯商人〉),而犹太人作为贱民,不被允许拥有土地,禁止从事农业,这个“高尚而光荣的职业”,只能从事银行业这个“卑贱的行业”。可是渐渐地,欧洲的王公贵族发现,“这个卑贱的行业,真他妈能赚钱”,全欧洲的国王和贵族都欠了犹太人的帐。但犹太人没有社会地位啊,国王们剥夺犹太人,既可以赖账,又一夜暴富,还没有任何臣民会同情他们,何乐不为?所以,历史上整个欧洲都排犹,不独纳粹德国。(这一点上,伊斯兰教比古代基督教宽容得多。我一向认为,中古时期伊斯兰教要比基督教世界文明得多,相形之下,基督教世界更加愚昧和狭隘。那为什么到了近世,时移世易了呢?那是另一个大历史命题了,在此不作展开。我只提示一点:大多数穆斯林国家的历史上,缺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那样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历史上的波兰是个例外。从14世纪鼎盛时期的卡西密尔大帝开始,历代波兰国王都对犹太人实行保护和宽容政策,犹太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得到保护。波兰几乎是欧洲历史上唯一从来不排犹的国家,数百上千年来,犹太人多聚居于此,到二战之前,波兰有3百50万犹太人,是世界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国。结果就是,二次大战中被希特勒一网打尽。整个二战,纳粹在波兰屠杀了4百50万犹太人,比波兰的犹太总人口还多1百万,那是因为纳粹将欧洲很多国家的犹太人,集中运送到奥斯威辛处决。
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在当年犹太隔离区的中心,华沙的犹太人隔离区,1943年起义以后已经被纳粹完全平毁,战后重建的社区也已经看不出痕迹。犹太人隔离区起义的纪念碑,只是在街边小绿地中的一块方形碑,既不大也不雄伟,我们走过的时候,几乎没有注意到。在这里问了当地的老太太,聊几句,才确认这就是寻找了多时的犹太人起义碑。
(1943年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起义和毁灭,详见奥斯卡获奖影片〈钢琴家〉,里面的主人公确有其人,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