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早饭的工人们就出去干活了,紧接而来的是几个村里的妇女,她们挽着竹篮而来,直径进了佛殿。我终于明白Saolin为什么不与我们共进早餐了,他必须留着肚子完成这一天唯一的工作——接受村民们的布施。
在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老挝的古都琅勃拉邦,每天清晨五点多钟就会有许多游客等候在街头,我曾经也是其中一员,我们共同等待着琅勃拉邦最富盛名的宗教仪式——布施。我们看着每个寺庙的和尚排队赤脚走上街道,接受路边跪着的村民布施,这样的画面传统,也是壮观的,释迦摩尼曾经也是如此。
可有人说,琅勃拉邦的布施已经带了表演性质,成了旅行社的宣传,政府鼓励和尚们必须上街,吸引游客。
游客也参加布施的,老挝人把能布施的各种食物打包卖给游客,游客就可以体验布施的感觉,跪在街头,学着老挝人的样子把食物分给过来的和尚们。和尚们接过食物就走了。我是到后面才发现,其他地方的和尚不管接受多少村民的布施,都要停下来给村民诵一段经的。
不管如何,琅勃拉邦的清晨布施,多少都是带有些商业味道了。
而此刻,我知道了布施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村民带着食物自行来到庙里供养和尚。这样的方式一般适用于和尚人数不超过5个的小寺庙,由村民自发前来供养,不用和尚自己上街的。
村民们不但带了食物,还带着小的编织桌子,她们把算是丰盛的食物从篮子里拿出来,分成两份,放到桌子上,再给到Saolin和另外那个初学者和尚面前。
Saolin和那个初学者盘腿坐在释迦摩尼佛像的下面,双手合十。
Saolin开始诵经,村民们跪着细细聆听,我很喜欢听和尚诵经,也觉得有趣,便拿着手机在旁边拍视频,她们倒是不在意的。
Saolin诵完了经,村民们迎合几声后站起身来,纷纷到了佛殿外面去,她们带着水,像是出去浇灌树木。
而Saolin则开始享用他的早餐了。
他边吃边跟我说他的早餐非常好吃,还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大香蕉丢给我。我接过香蕉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忌讳的,这种忌讳有些似曾相识,跟他叫我在佛殿里面搭帐篷时的心情差不多,供养和尚的食物,我吃了好吗?
可仁慈的佛祖,怎么会介意这些事情呢?
但我还是想尽可能快地把香蕉吃了,因为我担心,如果村民回来佛殿看到我在吃她们供养给和尚的食物后,会不会感到不快?
结果是村民们回到佛殿,看到我正凶猛地吞着香蕉。
她们笑着看我,正如从她们进来时就笑着看我的帐篷,笑着面对这里的一切。
Saolin和初学者用过早餐以后,村民们把食物端了回来,端到佛殿中央,轮到她们吃早餐了。村民们围成了一圈,边吃边聊,也招呼我过去一起吃,我表示已经吃过了。
Saolin用老挝话和她们聊起天来,也顺带介绍了我,我坐在一边听她们说说笑笑,她们时不时会看看我,我就点头对着她们傻乐,就好像我听明白了她们所有的聊天。
坐在这样的一个场景里,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很远古的时代,那个时候释迦摩尼还存于这个世界上,他每天早起,带着钵出门乞食。他也会回到佛殿里面,坐在Saolin的那个位置,诵经讲法,还和村民聊天。
在国内我所去过的寺庙,那都是威严庄重的,却没有一座是如此平易近人,没有一座庙里面是充满欢乐的。
那么,佛殿到底该是什么样子?佛又究竟是什么呢?
离开时,村民们仅在释迦摩尼佛像前留下一坨可怜的糯米饭,连香烛都没有。
可仁慈的佛祖,必然是欣喜接受这布施的。
我的第五个帐篷就在佛殿之内,
并不影响村民们早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