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泉宫:“主教,你太调皮了!”

沉腰,侧身,向着左边迅速地滑出一步,猛一低头,已然避开了一道突兀而来的水箭。

这不是武侠小说中的场景,这是我在海尔布伦宫。

海尔布伦宫,更好记的名字是“亮泉宫”,大概是为了与维也纳的美泉宫呼应,而“泉”之一字,也确实道出了海尔布伦宫的特点。

建于1613-1619年(也有说1612-1615年间)的这座宫殿,是当时的大主教马尔库斯?西提库斯所建的夏宫。上任不久的西提库斯主教,想念自己在意大利的生活,于是在海尔布伦衫脚处营建了这座庄园,包括了宫殿、花园、动物园和剧院。

海尔布伦宫最出名的是动物园和喷泉。前者早在400年前就已经实行了大规模的放养式做法,举世闻名;而喷泉……是今天来访海尔布伦宫的游客们,对这座宫殿最深的体会。

跟在导游后面亦步亦趋,眼明脚快躲开偷袭而来的水柱,每个像我们一样略显狼狈的游客,心里大概都曾经恨恨地想过:“大主教啊大主教,你还真是闲得蛋疼。”

这是此行德奥捷之旅中,唯一一个需要跟着导游走的地方,目的——当然是为了在我们身上洒洒水。每个导游带上一批游客在花园中游走,每到一个“景点”就停下来,用德文和英文分别解说一下这里的由来、特色和故事,然后,偷偷地扳动机关,水柱从各种匪夷所思的地方飞溅出来,考验大家的轻身功夫。

遥想当年,主教召来大家至夏宫开会,石头议事桌边各有两排石凳,官员们在此讨论议题,却在突然之间被淋了个落汤鸡。唯有正前方中间的主位幸免于难,主教大人得意洋洋地坐在那里哈哈大笑——这么调皮的大主教,你们见过吗?

整个海尔布伦宫的花园中,遍布溪流、池塘、水声淙淙的洞穴,青绿的树林中间,洁白的雕塑若隐若现。只是这美丽的花园里机关重重,要想“干”着出去,最好的办法就是紧紧跟随导游,时刻将与他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内。

我早在网上做好了功课,所以干净清爽地走完了全程。当然,这样也就没那么好玩了,有些穿着防风外套的游客,还主动请缨,要求被淋呢。

走完戏水区,来到更广阔的外花园之中。德奥的这些宫殿城堡,外面美丽的花园都是免费的,只要不进入宫殿内参观,市民们随时可以拖家带口来这里遛狗、野餐、看书,享受不花钱的风花雪月。

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去半山的民俗博物馆,这里介绍了萨尔茨堡历史上的民间服饰、家居、艺术、医学、宗教信仰等文化民俗内容。不过,我们在花园中匆匆穿行,为的是寻找那座透明的玻璃房子。

1965年的那部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改编自萨尔茨堡一位修女的真实故事,而影片也正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如今萨尔茨堡旅游局开发出一条“音乐之声”的旅游路线,带着游客参观上校家的房子、躲避纳粹搜查的修道院等,不过剧中最温情可爱的一段戏——上校家大女儿与小男友晚上约会时的圆形玻璃房子,却被迁至海尔布伦宫,静静地位于花园一角,若非刻意去寻找,或许根本不为人注意。

真的看到实物,其实貌不惊人。不过很多时候所谓的探访,并非为了看到什么惊为天人的场景,而是为了内头那段埋藏已久的梦,那份回想起来有些温暖的小记忆。亲眼看一下,好的,那便可以了。《世说新语》中说过,王子猷风雪之夜忽然思念朋友戴安道,就夜乘小船前往探之。到达戴家门前,不入而返。别人问他何故,王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那,又是更高一层的“见”与“不见”了。

所以在海尔布伦宫,淋没淋到水,无妨;去没去过动物园,也无妨。甚至找没找到玻璃小屋,都不是要紧事。要紧的是,我们乘兴而去,尽兴而归,这便足够了。

从火车站乘坐25路公车,大约20分钟后就能到达海尔布伦宫(亮泉宫)。

这是我们买的萨尔茨堡24小时交通票。

下车就能看到房屋的墙壁上有着很明显的指路标志。